首页 > 灵异恐怖 > 凤鸣重生:胜天半子 > 第222章 深海生态

第222章 深海生态(1/2)

目录

“共荣航天纪念周”闭幕后的第十天,高小凤的专机正穿梭在印度洋上空,前往大洋洲p国参加“全球生态修复成果展”。舷窗外,落日熔金,将海面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成群的座头鲸在船舷不远处嬉戏,喷出的水柱在夕阳下折射出七彩光晕。高小凤指尖摩挲着胸前新增的“星辰守护者”信物——这枚由“共荣一号”飞船残骸锻造的银色徽章,边缘刻着9名航天员的姓名缩写,冰凉的金属触感仿佛还带着太空的余温,让她不禁想起伊万诺夫最后的呐喊,心中满是肃穆与坚定。

就在这时,高小琴手中的加密平板突然发出急促的蜂鸣,屏幕上弹出的绿色预警信号如同惊雷,瞬间打破了机舱内的宁静。“高女士,联盟深海监测中心紧急密报!”高小琴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颤抖,指尖因用力而紧紧攥住平板边缘,“我们部署在印度洋中部的‘深海之眼’监测系统,捕捉到海底出现异常地质活动!马里亚纳海沟南部120公里处,检测到连续17次强震,最高震级达8.9级,海床板块位移超过30米,同时伴随大规模甲烷气柱喷发,部分海域海水温度骤升12摄氏度!”

祁同伟迅速调出深海地形图,脸色瞬间凝重如铁:“这片海域是‘全球深海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更是联盟‘深海能源勘探计划’的关键站点!我们在这里部署了3座深海可再生能源平台,还有一支由28艘科考船组成的联合考察队,正在进行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船上共有1200名来自全球32个国家的科研人员!更危险的是,海沟深处还设有联盟联合5国建造的‘深海基因库’,储存着全球20万种珍稀生物的基因样本和10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一旦海床坍塌,基因库将被彻底掩埋,后果不堪设想!”

哈立德同步调出相关数据,语气沉重到极致:“监测数据显示,此次地质活动并非自然现象!海床下方检测到高频电磁信号,疑似有人工触发的定向爆破痕迹,而且甲烷气柱中混杂着人工合成的化学催化剂,能够加速海底冻土融化,进一步加剧地质灾害!结合南极洲基地查获的资料,这很可能是幕后组织残余势力策划的又一场阴谋,他们妄图通过破坏深海生态和基因库,引发全球性生物链断裂和能源危机,报复联盟对其核心据点的摧毁!”

高小凤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胸前的三十三件信物在机舱灯光下泛着凛冽的寒光。她猛地站起身,指尖重重敲击桌面,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语气斩钉截铁:“立即启动‘深海守护’行动,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灾害扩大!祁同伟,你立刻协调联盟深海救援部队、各国海军,调集所有可动用的深海救援设备——包括12艘‘深海利剑’级救援潜艇、30架‘海燕’型深海直升机、8座可移动深海作业平台,组建深海救援编队,必须在20小时内完成集结;高小琴,联合全球顶尖的地质学家、海洋学家组建应急专家组,在8小时内制定出地质稳定方案和人员撤离计划,精准计算海床坍塌范围、甲烷喷发路径,同时立即联系深海考察队和能源平台,启动最高级别撤离预案,务必在36小时内将所有人员安全转移;哈立德,你负责对接周边沿海国家,启动海洋污染预警系统,调集20艘油污清理船、15架海上灭火直升机,在灾害区域外围100海里处待命,应对可能发生的甲烷爆炸和原油泄漏,同时协调国际航运组织,封锁相关海域,禁止任何船舶通行!”

“明白!”三人齐声应答,声音因极致的紧张而带着沙哑,却依旧铿锵有力。机舱内瞬间响起密集的键盘敲击声、通讯指令声与数据传输的蜂鸣声,一场关乎深海生态、与地质灾害竞速的生死救援战,在万米高空正式拉开序幕。

八小时后,联盟深海作战指挥中心在大夏南海某秘密基地启用。这座建在海底50米处的指挥中枢,由特种抗压材料浇筑而成,可抵御10级海底地震,内部配备了全球最先进的深海监测系统和量子通讯设备。巨大的环形屏幕上,实时刷新着深海地质活动数据、考察队位置信息和救援编队行进轨迹,红色的预警区域如同墨渍般在海图上不断扩散,每一秒的变化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弦。

全球35个国家的200名顶尖地质学家、180名海洋工程师和60名数据分析师汇聚于此,通过量子通讯实时连线,围绕救援方案展开激烈推演。联盟首席地质学家、来自德国的施密特教授,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地震波曲线,语气急促而坚定:“经过超级计算机模拟推演,此次海底地质活动将引发连锁反应!预计48小时后,海床将发生大规模坍塌,形成直径超过50公里的海底塌陷区,同时触发高达30米的海啸,席卷周边沿海国家!更危险的是,甲烷气柱喷发可能引发海底爆炸,点燃深海油气田,形成持续数月的海上火海,释放的二氧化碳将加剧全球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加速!”

“我们必须分三步行动!”施密特教授抬手在屏幕上标注出三个核心区域,“第一步,紧急撤离所有深海人员,包括1200名科考人员和3座能源平台的280名运维人员;第二步,采用‘深海注浆’技术,向海床断裂带注入高强度抗压凝胶,减缓板块位移速度,阻止坍塌扩大;第三步,部署‘甲烷捕获装置’,收集喷发的甲烷气体,避免引发爆炸,同时启动深海基因库的应急转移程序,将核心基因样本通过深海运输舱转移至安全区域!”

“方案可行,但难度极大!”祁同伟眉头紧锁,补充道,“深海环境极端恶劣,海沟深处水压高达120兆帕,相当于1200个标准大气压,普通潜水设备根本无法承受;而且甲烷气柱喷发区域水温极高,伴随强烈的有毒气体泄漏,救援人员将面临极大的生命危险;更重要的是,幕后组织很可能在海床部署了水下炸弹,试图袭击救援队伍!”

高小凤眼神坚定,语气不容置疑:“现在没有时间犹豫,每一分钟的拖延都可能导致更多人牺牲!立即选拔最优秀的深海救援队员,配备抗压能力达150兆帕的深海潜水服和远程操控作业机器人,同时启动所有水下排爆设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爆炸威胁。我亲自坐镇指挥中心,全程监控救援行动!”

选拔救援队员的消息一经发布,全球范围内的联盟深海救援队员纷纷主动请缨。短短三小时内,就收到了来自22个国家的300份申请。最终,150名顶尖救援队员脱颖而出,他们平均拥有15次以上深海救援经验,其中年龄最大的队员是来自俄罗斯的伊万诺夫(与牺牲航天员同名),已经56岁,曾参与过12次深海沉船救援和7次海底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我们愿意为了守护深海生态和同胞生命,献出自己的一切!”伊万诺夫在出征前的誓师大会上,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眼中闪烁着视死如归的光芒。

二十小时后,12艘“深海利剑”级救援潜艇、30架“海燕”型深海直升机和8座可移动深海作业平台,从全球不同的港口和基地出发,朝着灾害区域全速进发。救援潜艇以每小时45海里的速度潜行,直升机搭载着救援人员和设备,在海面上低空飞行,作业平台则通过大型货轮拖拽,朝着目标海域移动。与此同时,深海考察队和能源平台的撤离工作也在紧张进行——科考船启动应急动力系统,朝着安全海域驶去,能源平台上的运维人员通过直升机分批撤离,截至目前,已有800名人员成功转移,仍有400名科研人员被困在核心考察区域,因海况恶劣无法撤离。

就在救援编队即将抵达灾害区域时,意外突然发生!监测数据显示,海床下方突然传来高频电磁信号,随后,3座深海能源平台附近海域相继发生爆炸,火光冲天,平台主体结构受损严重,部分设备坠入深海,同时,海沟深处的甲烷气柱喷发量骤增3倍,形成高达百米的气柱,海面掀起10米高的巨浪,科考船被巨浪裹挟,剧烈摇晃,部分船只失去动力。

“不好,是幕后组织的水下炸弹!他们在能源平台和甲烷喷发区预设了爆炸装置,试图阻止我们的救援行动!”高小琴紧盯着屏幕上的爆炸点位,声音带着绝望,“而且爆炸引发了新的地质震动,海床坍塌速度加快,预计提前12小时到达临界状态!”

指挥中心内一片死寂,所有人的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高小凤临危不乱,猛地一拍指挥台,大喊道:“启动应急防御方案!命令救援潜艇释放水下排爆机器人,清除剩余爆炸装置;救援直升机立即前往受损能源平台,转移被困人员;深海作业平台加快速度,提前部署注浆设备,对海床断裂带进行加固!同时,命令联盟气象卫星密切监测海啸形成情况,向周边国家发布海啸升级预警!”

救援队员们收到指令后,迅速展开行动。伊万诺夫带领的救援小组驾驶“深海利剑七号”潜艇,潜入能源平台附近海域,释放6台水下排爆机器人。机器人灵活地穿梭在海底,通过高清摄像头识别爆炸装置,精准投放排爆炸药。经过两小时的紧张作业,成功清除了17枚水下炸弹,为后续救援开辟了安全通道。

救援直升机冒着巨浪和甲烷泄漏的危险,在受损能源平台上空悬停,救援队员通过绳索降落到平台上。此时平台已经倾斜超过20度,部分甲板断裂,随时可能坍塌。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搜索每一个角落,将被困的120名运维人员逐一转移到直升机上。一名来自中国的救援队员在转移最后一名科研人员时,被突然坠落的钢管砸中腿部,鲜血瞬间染红了潜水服,但他强忍疼痛,将科研人员安全送上直升机,自己才被队友拉上飞机。

深海作业平台抵达目标海域后,立即启动注浆系统。12台大型注浆泵同时工作,将高强度抗压凝胶通过深海管道注入海床断裂带。凝胶在深海高压环境下迅速凝固,形成坚固的“地下屏障”,有效减缓了海床板块的位移速度。但就在注浆工作进行到一半时,海床突然发生剧烈震动,一台注浆设备被坍塌的岩石砸毁,管道断裂,凝胶泄漏,作业平台也受到冲击,剧烈摇晃。

“设备受损,注浆进度受阻!”作业平台负责人通过通讯器报告,语气急促,“断裂带扩大速度加快,我们需要更多的注浆设备和凝胶!”

高小凤果断下令:“立即从周边救援基地调运8台备用注浆泵和500吨抗压凝胶,同时命令邻近的救援潜艇前往支援,协助修复断裂管道!务必在10小时内完成注浆加固!”

就在救援工作紧张推进时,又一个坏消息传来!联盟深海基因库传来紧急信号,基因库外部防护层因海床位移出现裂缝,海水开始渗入,部分基因样本储存罐受到损坏,若不及时转移,所有样本将在24小时内被海水浸泡,彻底失效!“高女士,基因库内的核心样本无法通过远程设备转移,需要派人潜入基因库内部,手动将样本转移到应急运输舱!”基因库负责人的声音带着哭腔。

“我去!”伊万诺夫主动请缨,“我有多次深海密闭空间作业经验,熟悉基因库结构,我可以完成任务!”

高小凤犹豫了一下,基因库位于海沟深处,水压高达120兆帕,且存在坍塌风险,潜入作业九死一生。但看着屏幕上基因库传来的实时画面,她知道没有时间犹豫:“伊万诺夫,批准你的请求!注意安全,我们会全程监控你的行动,随时提供支援!”

伊万诺夫穿上最先进的抗压潜水服,携带应急转移设备,乘坐小型潜水器潜入基因库。潜水器在狭窄的海沟通道中艰难穿行,多次避开坠落的岩石,最终抵达基因库入口。伊万诺夫打开潜水器舱门,小心翼翼地进入基因库内部。此时基因库内已经积水超过半米,部分储存架倒塌,样本罐散落一地。

他按照预定计划,逐一检查基因样本储存罐,将完好的样本小心翼翼地放入应急运输舱。每一个样本罐都重达20公斤,伊万诺夫在水下负重作业,体力消耗极大,呼吸越来越急促。在转移最后一批珍贵农作物种质资源时,基因库突然发生二次坍塌,一块巨大的岩石挡住了出口,伊万诺夫被困在基因库内。

“高女士,出口被堵,我无法出去!”伊万诺夫通过通讯器报告,声音带着一丝疲惫,“运输舱已经装满核心样本,我请求启动远程发射程序,将样本先转移出去,不要管我!”

高小凤眼眶泛红,对着通讯器大喊:“伊万诺夫,坚持住!我们已经派救援潜艇前往支援,正在清理出口的岩石!你一定要坚持住!”

救援潜艇抵达基因库外部后,立即启动远程操控机械臂,开始清理堵塞出口的岩石。机械臂一点点凿碎岩石,将碎石搬运到深海中。经过五小时的紧张作业,终于清理出一条狭窄的通道。伊万诺夫拖着疲惫的身体,艰难地从通道中爬出,被救援队员拉上潜艇。此时他已经在水下连续作业超过12小时,体力严重透支,陷入昏迷,经紧急抢救后才脱离危险。

应急运输舱成功发射后,在救援潜艇的护送下,抵达安全海域,里面的2万份核心基因样本完好无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保住了珍贵的火种。

经过36小时的连续作战,深海救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被困的1200名科研人员和280名运维人员全部安全转移,3座深海能源平台的核心设备得到保护,海床断裂带加固工作完成,甲烷气柱喷发得到有效控制,深海基因库的核心样本成功转移。但就在所有人以为危机即将解除时,监测数据显示,马里亚纳海沟深处的“海底火山带”被激活,一座休眠了10万年的超级火山出现喷发前兆,岩浆活动异常活跃,预计12小时后将全面喷发!

“不好!超级火山喷发将引发全球性的地质灾害!”施密特教授大喊,语气中充满了绝望,“火山喷发产生的岩浆将融化大量海底冻土,释放巨量甲烷和二氧化碳,引发全球气候剧变,同时形成高达50米的超级海啸,席卷全球沿海地区,预计造成超过2亿人受灾!”

高小凤的心脏猛地一沉,她迅速冷静下来,盯着屏幕上的火山监测数据,大脑飞速运转,果断下令:“启动终极应急方案!命令所有救援编队立即撤离至安全海域,同时调动联盟所有可动用的深海灭火设备和降温装置,前往火山喷发区域,对岩浆进行冷却,延缓喷发时间;联系全球各国,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组织沿海20公里范围内的10亿居民紧急疏散,向内陆高地转移;高小琴,联合全球地质专家,制定火山喷发后的生态修复方案,为后续重建做好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