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斗败(2/2)
此刻,高小凤站在加州基地的观景台上,夜色中的乡村渐渐亮起灯火——农户家里的暖黄灯光透过窗户,在田埂上洒下温柔的光晕;村口便利店的LEd招牌闪烁着“新鲜蔬果”的字样;基地施工临时办公室的白色顶灯,还亮着,技术人员正在加班调试光伏提水站的设备。这些灯光星星点点,却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加州农户对未来的希望。她想起情报部门传来的消息:A国总统在椭圆形办公室的紧急会议上,曾愤怒地将水晶水杯摔在地毯上,水杯碎裂的声音透过监控设备清晰传来,他怒斥商务部“办事不力”,国土安全部“情报失灵”,甚至扬言要撤换相关部门负责人。高小凤轻轻摇了摇头,心中了然:A国的总统或许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手握“制裁大棒”“技术壁垒”这些霸权工具,却连一块烂尾地都守不住。
答案,其实藏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博弈逻辑里:A国信奉的是“零和博弈”——认为全球绿色能源的蛋糕是固定的,自己多占一分,别人就少得一分。所以,他们不惜用技术封锁、贸易制裁的手段,将其他国家排除在绿色发展的赛道之外;甚至牺牲本国百姓的民生利益,也要维护少数企业的垄断地位。而“中国方案”遵循的是“正和博弈”——不追求“我赢你输”的单向胜利,而是通过搭建开放的合作平台,让每个参与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利益支点:联盟获得技术输出的收益与全球合作的话语权;b国获得粮食与能源安全的双重保障;加州农户获得稳定的就业与增收机会;甚至A国的光伏企业,后来也通过引进联盟的技术,盘活了国内另外三座烂尾电站,实现了转型。这种“人人有份、个个受益”的模式,远比A国的“独家垄断”更有生命力,也更能凝聚人心。
高小凤想起之前在北极的经历:A国科考队最初态度强硬,甚至出动雪地车拦截联盟的物资运输队,声称“北极资源只能由近北极国家开发,其他国家无权参与”。可当联盟主动开放“冰下可燃冰零碳开采技术”,提出按照“环保贡献度”分配开发收益——A国若投入资金建设碳封存设施,可获得20%的资源开采份额,且优先参与技术研发时,A国科考队的态度立刻软化,最终主动申请加入“国际绿色社区”,甚至提出要与联盟共同建设北极科考站的光伏供电系统。这便是“中国方案”的底气:它不害怕博弈,因为它的博弈不是为了“打败谁”,而是为了“团结谁”;不是为了缩小蛋糕,而是为了把“绿色发展”这块蛋糕做得更大,让更多人能分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块。
夜色渐深,跨境电网的输电塔上亮起了红色的警示灯,沿着加州与墨西哥的州际边界一直延伸到远方,像一串串联起不同国家、不同人群的珍珠。高小凤掏出手机,屏幕上弹出祁同伟发来的最新消息:“欧盟委员会已正式提交申请,希望加入‘全球绿色贸易联盟’,并计划投资8亿美元参与斐济海岛‘光伏+储能’项目;A国的通用新能源、第一太阳能两家企业也联系我们,想引进加州基地的‘光伏+农业’改造技术,用于修复国内另外五座烂尾光伏产业园,还提出要与我们合作开发墨西哥的绿色农业项目,共享收益。”
看着这条消息,高小凤的嘴角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她知道,这不是A国的“妥协”,更不是霸权主义的“退让”,而是“共赢逻辑”对“零和思维”的必然超越。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意识到,与联盟合作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欧盟能拿到急需的绿色技术,印度能开拓新的海外市场,A国企业能找到转型的出路,“中国方案”就会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更多力量凝聚在一起。这张网越织越密,A国的单边制裁、技术封锁就会越来越难以为继,最终只能被全球绿色发展的潮流所抛弃。
她转身走向营地,脚下的泥土还带着白天太阳的余温,每一步都走得从容而坚定。远处的农田里,偶尔传来几声农户归家的谈笑声,夹杂着电动农机的轻微嗡鸣,与光伏板在夜风中发出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的“共赢乐章”。高小凤知道,斐济的海岛还在等她——那里有湛蓝的海水、翠绿的椰林,也有因能源短缺而每晚停电的村庄;有台风频发的挑战,也有发展“光伏+储能+海水淡化”的巨大潜力。就像曾经的加州、曾经的亚马逊、曾经的北极,那里也将是“中国方案”新的舞台,也将见证从“困境”到“希望”的蜕变。
而这一切,都始于一个简单却坚定的信念:真正的全球博弈,从来不是“谁打败谁”的对抗,而是“谁能团结更多伙伴”的合作;真正的大国担当,也不是用霸权掌控世界,而是用智慧和诚意,带领更多国家一起走向更光明的未来。A国或许能在一时的技术、资本上占据优势,但永远无法打败“共赢”的人心——因为人心向往的,从来不是垄断与封锁,而是开放与合作;不是零和的对抗,而是共同的繁荣。这,就是“中国方案”最强大的力量,也是它能在全球博弈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