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高小琴(1/2)
2058年初春,全球矿产资源市场再起波澜——c国为抢占新能源产业链主导权,突然宣布对本国稀土资源实施“出口配额管制”,将出口量削减60%,同时联合周边国家抬高锂矿价格,试图通过资源垄断逼迫全球新能源企业向其妥协,甚至暗中阻挠“全球矿业环保联盟”在东南亚的“光伏+提锂”项目落地。
高小凤在联盟东南亚区域会议上得知消息时,眉头紧锁。c国的稀土储量占全球35%,此次配额管制直接影响联盟在欧洲、非洲的12个新能源项目;而锂矿价格暴涨,更是让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矿业项目面临成本失控风险。“c国想靠‘资源卡脖子’牟利,却忽略了全球产业链早已深度绑定——他们能垄断资源,我们就能切断他们的市场后路。”高小凤手指在全球矿产分布图上划过,一条清晰的应对策略逐渐成型。
第一步,“釜底抽薪”断市场。高小凤联合联盟内的欧洲新能源车企、亚洲电子制造商,发布《绿色供应链自主宣言》,宣布未来三年逐步降低c国稀土依赖度:一方面,加大对澳大利亚、布隆迪等国稀土矿的开发投入,联盟提供“低能耗稀土提取技术”支持,确保替代产能在6个月内投产;另一方面,推动“稀土替代材料研发”,同凤集团联合中国科学院推出的“无稀土永磁体技术”,已通过车企测试,成本比传统稀土永磁体低20%。
此令一出,c国稀土企业订单量骤降40%。原本依赖出口的c国稀土加工厂,因库存积压被迫减产,连带上下游的冶炼、运输企业陷入困境,仅一季度就有12家中小型稀土企业破产。
第二步,“围魏救赵”打七寸。c国经济高度依赖电子产品出口,而其电子产业所需的高纯度铜箔、钴酸锂材料,80%依赖联盟成员国供应。高小凤抓住这一软肋,协调联盟内的智利铜业、刚果(金)钴矿企业,对c国电子厂商实施“按订单限量供应”,且仅提供符合“绿色矿业标准”的产品——若c国企业继续采购非联盟的高碳矿产,将取消供应资格。
这一举措直接击中c国经济要害。c国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因铜箔短缺,被迫暂停苹果、三星等国际品牌的订单生产;新能源电池企业因钴酸锂供应不足,产能下降30%,错失欧洲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年度订单。c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紧急召开会议,却发现短期内找不到替代供应商——联盟的“绿色标准”已成为全球行业准则,其他国家的矿产因环保不达标,无法进入国际市场。
第三步,“树上开花”筑壁垒。高小凤趁势推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出台《全球绿色矿产贸易准则》,明确将“资源开发环保认证”“碳足迹追溯”作为矿产贸易的核心门槛。c国的稀土矿因开采过程中存在植被破坏、废水排放超标问题,始终无法获得认证,出口渠道进一步收窄。而联盟成员国的矿产因全部符合准则,订单量同比增长55%,形成鲜明对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