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一号(1/2)
2047年盛夏,亚洲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沿岸,烈日炙烤着戈壁滩,却丝毫未减“盐湖提钾+生态修复”项目现场的热闹。高小凤戴着宽檐防晒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长努尔兰一同站在项目观景台上,远眺湖面——曾经因过度采矿而露出的湖底盐滩,如今已重现碧波,几群水鸟贴着水面掠过,激起细碎的涟漪。
“高总,巴尔喀什湖曾是中亚最大的淡水湖之一,可十年前因为周边钾矿无序开采,湖水面积缩减了30%,周边草原也开始荒漠化。”努尔兰指着湖岸线,语气里满是感慨,“我们邀请过不少国家的企业来尝试修复,却始终没能平衡‘采矿’与‘护湖’的关系。你们的‘分层取水提钾技术’,真的能在提取钾资源的同时,让湖水慢慢恢复吗?”
高小凤笑着指向不远处的取水管道:“努尔兰部长,您看,我们在湖面下10米处铺设了分层取水管道,只抽取富含钾离子的深层湖水,表层淡水会留在湖中,维持水位稳定。提钾后产生的尾水,会经过‘盐度调节—生物净化’处理,再排回湖中,不会破坏湖水的生态平衡。目前监测数据显示,湖水面积已经比项目启动时增加了5%,周边的芦苇丛也开始恢复生长。”
项目负责人李工拿着生态监测报告走来,补充道:“我们还在湖岸种植了3000亩耐旱的梭梭林和沙棘,这些植物既能固沙防沙,又能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上个月,科研人员还在芦苇丛中发现了绝迹多年的白头硬尾鸭,这说明巴尔喀什湖的生态正在逐步好转。”努尔兰接过报告,翻到“民生计划”章节,当看到“项目将为当地提供800个就业岗位,还会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帮助牧民销售沙棘果”时,他紧紧握住高小凤的手:“‘中国方案’不仅修复了我们的湖,还点亮了牧民的生活!未来我们要把这项技术推广到里海周边的钾矿项目,让更多湖泊重现生机。”
就在哈萨克斯坦项目稳步推进时,大洋洲澳大利亚的“氢能矿山”项目传来新进展——同凤集团研发的“太阳能制氢+氢能源采矿设备”全链条系统,在西澳大利亚的铁矿项目正式投用。矿区内,巨大的太阳能电解槽正将水分解为氢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氢能源矿用卡车和挖掘机,设备运行时只排放水,没有任何污染物。
澳大利亚资源部长马库斯站在矿区中控室,看着屏幕上的零碳排放数据,惊叹道:“之前我们一直担心氢能技术成本太高,无法大规模应用。你们的‘光伏直供制氢’技术,把制氢成本降低了40%,而且氢能源设备的续航里程比传统电动设备还多200公里!更难得的是,你们还在矿区建设了氢能储存站,解决了氢能长期储存的难题。”
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工指着窗外的氢能加注站:“我们还和澳大利亚的科研机构合作,研发了‘氢燃料电池回收技术’,电池使用寿命到期后,90%的材料都能回收再利用,真正实现全生命周期零污染。”马库斯当即决定,将这项技术纳入澳大利亚“未来矿山”规划,并邀请同凤集团参与南澳大利亚的铜矿项目,共同打造“氢能矿业走廊”。
时间来到2048年春天,刚果(金)卡莫托矿区的“青年技术创新中心”再次迎来高光时刻——卡隆加团队研发的“矿渣种植热带水果技术”成功培育出适合当地气候的芒果新品种“共赢1号”。在示范果园里,挂满枝头的芒果色泽金黄,果肉香甜多汁,卡隆加正带着当地果农采摘果实,脸上满是自豪:“这种芒果不仅抗病性强,产量还比传统品种高30%,而且能在矿渣改良后的土壤里生长,既解决了矿渣堆的生态问题,又为果农带来了增收渠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