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凤鸣重生:胜天半子 > 第57章 光明

第57章 光明(2/2)

目录

赞比亚矿业部长姆万萨站在屏幕前,看着数据不断跳动,忍不住赞叹:“卡隆加先生,这项技术太出色了!比我们之前使用的欧洲技术能耗低15%,污染物排放减少20%,按照我们矿场每年5万吨的铜产量计算,每年能节省2000万美元的成本,还能减少15吨的二氧化硫排放!你们不仅为刚果(金)培养了优秀的技术人才,还为整个非洲的矿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卡隆加笑着回应:“部长先生,这都是‘中国方案’的功劳。如果没有中国专家的耐心指导,没有创新中心提供的先进实验设备,我们不可能在短短五年内研发出这项技术。以前非洲的矿业技术都依赖欧美国家,现在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技术,还能出口到其他国家,这是所有非洲技术人才的骄傲!”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未来我们计划在非洲建立‘矿业技术共享平台’,把南非、赞比亚、坦桑尼亚等国的技术人才聚集起来,共同解决矿业开发中的环保难题,让‘非洲技术’为非洲的发展服务!”

这一年夏天,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全球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大会”,来自190多个国家的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资源治理的未来方向。大会的重要议程之一,便是同凤集团发起的“全球矿业环保联盟”成立仪式——经过半年的筹备,已有70多个国家的政府部门、120家企业和50所科研机构加入联盟,成为全球矿业领域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国际合作组织。

联盟成立仪式上,高小凤作为联盟主席,穿着一身深蓝色西装,站在演讲台上,发表了题为《共护地球家园,共享发展成果》的演讲。她身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中国方案”在全球的实践成果:瑞典北极狐在雪地里奔跑,秘鲁向日葵在铜矿旁绽放,刚果(金)的果园里挂满果实,马达加斯加的狐猴在雨林中跳跃……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过去二十年,‘中国方案’从一个理念,成长为全球资源治理的重要力量。”高小凤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场,清晰而坚定,“我们在全球45个国家落地了82个资源开发基地、40所职业培训学校和45个医疗站,带动了250万人就业,培养了3万名本土技术人才。但我们知道,全球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任务还很艰巨——目前全球仍有30%的矿业项目存在环保隐患,有5000万矿工面临着恶劣的工作环境。”

她抬手比划着,语气里满是期待:“‘全球矿业环保联盟’的成立,就是为了搭建一个开放共享的合作平台。我们会建立技术共享平台,免费向联盟成员开放100项环保采矿技术;建立人才交流平台,每年组织1000名技术人才跨境培训;建立生态监测平台,实现全球矿业项目的环境数据实时共享。我们希望让‘共赢之种’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长成连接世界的‘共赢之林’,让每一个国家都能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大会结束后,高小凤刚走出会场,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全球各个项目地的孩子们共同录制的视频。视频的开头,是瑞典北极圈的孩子举着“感谢中国朋友保护北极狐”的牌子,用稚嫩的英语说着“谢谢”;接着是秘鲁的孩子,他们捧着装满向日葵种子的小篮子,唱着当地的传统歌谣;然后是刚果(金)的孩子,在果园里跳着欢快的传统舞蹈,手里拿着刚摘下的芒果;最后是马达加斯加的孩子,他们抱着狐猴玩偶,笑着挥手,用马达加斯加语喊着“中国朋友,欢迎再来”……孩子们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中国方案”的感谢。

高小凤看着视频里孩子们灿烂的笑脸,眼眶不由得有些发热。她想起了二十年前,第一次带着“中国方案”走出国门时的忐忑——当时在刚果(金),面对满是矿渣的土地和村民怀疑的眼神,她甚至不确定这个理念能否落地;想起了这些年,在各个项目地遇到的挑战与感动——穆卡为了说服马赛族村民,带着团队在草原上住了一个月;陈工为了优化盐湖提锂技术,在智利的帐篷里熬夜研发;卡隆加从矿渣堆旁的孩子,成长为能输出技术的专家……这些画面像一串温润的珍珠,串联起“中国方案”走向全球的温暖旅程。

“中国方案”之所以能在全球扎根,高小凤心里很清楚,不是因为技术有多先进,而是因为它始终坚守“尊重、共享、共赢”的理念——尊重每个国家的生态与文化,不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共享技术与经验,让当地人才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国家与国家的互利共赢。

离开大会现场时,高小凤在联盟的工作计划上,郑重地写下了新的目标:未来五年,要让“中国方案”走进全球50个国家,建成100个资源开发基地,培训10万名本土技术人才,带动300万人就业,让“共赢之种”长成覆盖全球的“共赢之林”。

飞机缓缓升空,高小凤从舷窗往下看,里约热内卢的海岸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蓝色的大海与金色的沙滩交相辉映,美得像一幅油画。她想起了那张挂在办公室里的“世界共赢地图”,地图上那些彩色的线条和图案——红色的线条连接着各个项目地,绿色的图案代表着生态保护区,黄色的星星标注着职业学校……那些线条,是连接世界的合作之路;那些图案,是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趟“中国方案”走向全球的航行,还在继续。未来,会有更多人加入这场航行——有像卡隆加一样的本土技术人才,有像穆卡一样的合作伙伴,有像拉扎纳一样的普通村民;他们会带着对生态的敬畏、对民生的关怀、对合作的真诚,在全球资源治理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会有更多“共赢之种”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撑起一片永恒的蓝天。而“中国方案”的故事,也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书写更多跨越国界、温暖人心的新篇章,让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光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