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宴前筹钱(1/2)
奶奶赵氏亲口定下“下月初六”温锅的日子,像一道赦令,让沈家二房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具体、更紧迫的压力——钱!办一场像样的宴席需要钱,而他们刚刚为置办桌椅碗柜,几乎掏空了本就干瘪的钱匣子。
“他爹,阿辞,”晚上,周氏对着空了大半的木匣子发愁,“这……这请客的肉菜钱还没着落呢!初六眼看就到了,这可咋办啊?”
沈厚德蹲在地上,掰着手指头算:“一只鸡,少说也得五十文;割两斤好肉,又得七八十文;再加上鱼、豆腐、青菜、白面……怎么也得二百文打不住啊!这还不算酒水……”
沈清辞看着父母愁云惨淡的脸,心里也急,但她知道光着急没用。“爹,娘,别慌,还有十几天呢!咱们加把劲,钱总能挣出来!”
“怎么挣啊?”周氏叹气,“铺子每天就那些进项,县学的钱又是月结,远水解不了近渴……”
“咱们可以‘开源’!”沈清辞眼中闪着光,“光靠铺子散卖和县学订单是不够,咱们得想办法在短期内多赚点现钱!”
她脑子飞快地转着:“娘,您还记得咱们之前做的那种便宜又下饭的‘卤味杂拌’吗?就是用些边角料,像豆干丁、碎卤肉、花生米、萝卜干混在一起,味道足,价钱便宜。咱们可以多做点这个,用油纸包成小包,价格再低一点,专门卖给码头扛活的、赶路的行脚商人,他们图实惠,量走起来快,回钱也快!”
“这法子行!”周氏眼睛一亮,“那些苦力就爱重口味又顶饱的!成本还低!”
“还有,”沈清辞继续说,“咱们不是接了县学的单子吗?我跟李斋夫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把下次结算的日子稍微提前几天,哪怕先支一部分呢,应应急。咱们信誉好,他应该能通融。”
沈厚德有些犹豫:“这……张口预支工钱,不太好吧?”
“爹,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沈清辞坚持道,“咱们不是赖账,是商量。等宴席办完,资金周转开了就好了。我去说,态度诚恳点。”
说干就干!第二天,沈家小院就进入了“冲刺”模式。
周氏和沈清辞天不亮就起来,大量制作“实惠装卤味杂拌”。她们把卤豆干、卤猪皮、价格便宜的海带结切丁,加上油炸花生米和爽口的辣萝卜干,用秘制红油和香料粉拌匀,味道麻辣鲜香。然后用厚实的油纸包成巴掌大的小包,每包只卖三文钱,几乎是成本价,图的就是薄利多销。
沈厚德则负责推销。他不再只守在铺子里,而是用篮子装上几十包杂拌,专门往码头、车马店这些人流量大的地方跑。
“各位大哥辛苦!尝尝沈记卤味杂拌!三文一包,麻辣下饭,实惠顶饱!”沈厚德憨厚的笑容和实在的价钱,很快吸引了不少苦力和行商。
“嘿,老沈,你这杂拌味道不赖啊!便宜!给我来两包!”
“正好路上吃,省事!来一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