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甜蜜的烦心事(2/2)
泡菜的调料比例固定,腌制时间记录在案。
她还让周氏专门负责调味这一核心环节,确保味道稳定。
张寡妇继续负责清洗和初步切配,李铁柱则负责重体力劳动和送货。沈清辞自己则统筹全局,并严把质量关。每个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新的模式运行了几天,效果立竿见影!效率大大提高,卤制出的豆干和笋尖品质稳定,泡菜的口感也达到了样品水平。李铁柱力气大,送货及时稳当,李斋夫表示满意。周氏和沈清辞也轻松了不少,能有精力照看铺面和开发新品了。
“他娘,你别说,阿辞这法子真管用!”沈厚德看着井然有序的小院,感慨道,“现在干活有条理多了,也不像以前那么乱糟糟的累死个人了。”
周氏也笑了:“是啊,铁柱这孩子实在,干活不惜力气。张嫂子也细心。咱们阿辞,真像个小小掌柜的了!”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随着产量增加,原料消耗也变大。尤其是豆干和笋尖,每天十斤的需求量,光靠零买价格高还不稳定。
“阿辞,这么下去,光豆干钱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有时候去晚了还买不到好的。”周氏发愁道。
沈清辞想了想,说:“娘,咱们得找固定的供应商了。我明天去豆腐坊和菜贩子那里谈谈,看能不能签个长期供货的契书,量大从优,每天定时送货上门。”
“这法子好!”周氏眼睛一亮,“省得咱们天天跑,价钱还能便宜点!”
沈清辞雷厉风行,第二天就去找了相熟的豆腐坊老板和菜贩子。听说沈记现在每天都需要大量豆干和时蔬,老板们都很乐意,爽快地签了供货协议,价格果然优惠了不少。
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被逐一解决,沈家小作坊渐渐有了点儿“规范化”的雏形。虽然每天依然忙碌,但忙而不乱,收入稳定增长。县学的试供半个月期满后,李斋夫主动提出签订长期契约,“新房基金”的木匣子终于开始以稳定的速度重新变得沉甸甸起来。
看着这一切,沈清辞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这次危机,反而逼着他们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升级。但她也清楚,这只是开始。随着生意规模扩大,未来还会遇到更多管理、成本控制上的难题。而且,家里突然多了两个外人帮忙,虽然眼下顺利,但如何管理,如何保证配方的保密性,都是潜在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老宅那边……最近似乎太过安静了。奶奶和大房,会眼睁睁看着他们二房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吗?这“甜蜜的烦恼”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大的风暴?沈清辞望着窗外渐渐成型的青砖瓦房,心中那根弦,依旧紧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