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人手危机(2/2)
“请人?”周氏和沈厚德都愣住了。在他们朴素的观念里,自家的小本生意,从来都是自家人干,请人那是大户人家才做的事。
“对,请人。”沈清辞分析道,“不是请长工,就是请个短工或者零工。比如,忙的时候,请个婶子帮忙洗菜、切配,或者请个半大小子帮忙跑腿、看火。工钱按天算,或者按活儿算。这样,娘就不用那么累,爹也能专心在工地上,我也能腾出手来琢磨新品和接订单。”
沈厚德皱起眉:“请人……那得花多少钱啊?咱们现在正缺钱呢!”
“爹,账不能这么算。”沈清辞耐心解释,“咱们现在是因为人手不够,很多生意不敢接,或者接了把自己累个半死,反而耽误了铺子的日常生意,得不偿失。如果请个人分担一些杂活,娘能轻松点,身体好了,才能长久干下去。我也有精力去谈更多订单,说不定赚的钱比付的工钱还多呢!这叫……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周氏有些心动,但还是犹豫:“请谁啊?这请人可得请老实可靠的,不然……”
“娘,咱们可以先从相熟的、知根知底的找起。”沈清辞早就想过,“比如,村西头的张寡妇,一个人带着孩子,日子紧巴,人勤快本分,请她有空来帮忙洗洗切切,按半天给点工钱,她肯定愿意。或者,前街李婶家的小子,十四五岁,正是能吃能干的年纪,让他放学后帮忙跑跑腿、搬搬东西,给点零花钱,也省得他到处野。”
听女儿这么一分析,沈厚德和周氏觉得有道理。是啊,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把身体累垮了,才是最大的损失。
“他爹,我觉得阿辞说得在理。”周氏下了决心,“我这老腰是真不中用了,再这么硬撑,非得躺下不可。请个人搭把手,咱们轻省点,也能多接点活。”
沈厚德看着妻子疲惫的样子,又想想自己酸痛的腿,终于点了点头:“成!听阿辞的!那……先请谁呢?”
一家人商量来商量去,觉得先请张寡妇比较合适。她家离得近,人可靠,做的又是洗切的后厨杂活,不涉及核心的卤制配方。
第二天,周氏就提了一包自己做的卤豆干,去了张寡妇家。果然,张寡妇一听有活干,还能挣点钱贴补家用,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感激得不行。
于是,从那天起,张寡妇每天上午来帮工两个时辰,主要负责清洗蔬菜、处理猪下水等前期繁琐的工作。她手脚麻利,干活仔细,大大减轻了周氏的负担。周氏腾出手来,可以更专心地照看卤锅的火候和照顾铺面。
沈清辞也轻松了不少,有时间研究新的卤味配方和思考如何拓展销路。她甚至开始琢磨,等新房盖好了,后院宽敞了,是不是可以弄个小烤炉,试试做卤味烤肉之类的延伸产品。
请了帮手后,效率果然提高了。周氏的脸色红润了些,沈厚德也能更专心地扑在工地上。虽然每月多了一笔小小的工钱支出,但整体的经营状态更健康了,接订单的底气也更足了。
然而,沈清辞心里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生意规模的扩大,未来可能需要更多、更专业的人手。如何管理雇工?如何保证配方的保密性?这些都是新的课题。而且,奶奶和大房那边,如果知道他们开始“雇人”,又会作何反应?
这看似解决了一个小问题,却可能引来更大的风浪。但眼下,顾不了那么多了,走一步看一步吧。至少,爹娘能稍微喘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