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未知何处是彼岸 > 第48章 小牛倌(十五)

第48章 小牛倌(十五)(2/2)

目录

王金凯也感觉困难重重:“看来学习真不是简单的事情。”

小牛倌发现《说文解字》里“牛”部字最多,就像发现财主家粮仓最大一样,原来读书人早就把最珍贵的东西藏进笔墨了:“我还是把牛好好看着,其它事情等待时机成熟了再说吧。”

王金凯把《说文解字》还给曲万河,曲万河想了想说:“是我把问题想得简单了。等我多方打听一下,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学习的工具书。”

小牛倌自学的梦想破灭了,王金凯和宋美贵也挺着急。宋美贵安慰小牛倌:“我看天气逐渐暖和了,还像以前那样,等其他孩子放学了,每天跟着他们学几个字,慢慢来吧。”

小牛倌点点头:“看来只能这样了。”说是每天学习,根本做不到。村里的孩子们功课繁忙,放学之后还要帮家里干活,小牛倌根本找不到稳定的学习时间。之前小牛倌跟着孩子们学习一段时间,学到了不少字。但是当她感觉孩子们为了教她学习,耽误了很多事情的时候,就借口说累了,不学了,她不想让自己的学习成为其他人的负担。宋美贵劝她说:“代弟,你别这么想。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互相帮衬很正常。你想学知识是好事,孩子们也不会真觉得是负担。”

小牛倌听了姐姐的话,不再有顾虑,她每天开开心心地放牛,傍晚回来就抽空找孩子们学习。高殿广的身体得到稳定控制,这样每天在山上的时候,高殿广可以教小牛倌算账,小牛倌学得格外认真,高殿广也教得耐心。在放牛的闲暇时光里,他们就在山坡上,以石板为纸,以尖锐的石条为笔,一笔一划地书写人生。

小牛倌经常会想,之前没有放牛的时候,家里没有吃的,那时候她想,只要家里有足够的粮食,就别无所求了。有好心人给高殿广夫妻出主意:“把三个女儿送出去一个,起码换口粮食,不至于饿死。”

说是送出去,其实就是卖了。再说好听的,就是收养。有人要收养小牛倌,她不舍得离开家,没办法,父亲带她出去讨饭吃。那是最难的时候,小牛倌跟着父亲出去挨家挨户讨饭吃,那种日子苦不堪言。记得那是冬天,大雪封山,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了,母亲刚生下英子不久,奶水下不来,英子饿得“哇哇”直哭。高殿广看着一家老小,实在没有办法。走出家门的瞬间,高殿广迷茫了,望着被白雪覆盖的大地,他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该如何为家人寻得一口吃的。小牛倌紧紧跟着父亲,生怕父亲摔倒了。高殿广咬咬牙,决定去邻村碰碰运气。一路上,寒风如刀割般刮在脸上,他紧紧裹着破旧的棉衣,怀里揣着给英子讨来的一点希望。到了邻村,他们一家一家地敲门,低声下气地诉说着自己的困境。通常情况下,他们得到的只是冷漠的拒绝和关门声,因为别人家也是吃了这顿没下顿的。有的好心人会给他们一块饼子或者一根红薯,也有的人家实在没有现成吃的,就抓一把米。父女二人在冰天雪地里行走,手里提着曲桂娥用布做的口袋。他们转了一圈,都快到晌午了,口袋才装了一个角,不够家人一顿饭吃的东西,这可咋整啊?小牛倌发现这些人家都不算富裕:“爹,我们去有钱人家吧?这个屯子里的人是不是都穷?”

高殿广感觉有道理,就带着小牛倌去更远的屯子。寻找有钱人家的路途更加艰难,雪越下越大,父女俩的脚步也越来越沉重。高殿广感觉没力气了,他拿出袋子里的半块饼子:“代弟,快吃吧,没劲走路不行啊,我们不能白出来一趟,家里……”

高殿广说不下去了,小牛倌感觉有道理,她把半块饼子又掰开两半,递给父亲一半,另一半自己吃了。父女俩吃了饼子,又捧了一把雪吃了,算是给自己加油了。有了力气,父女俩调整路线,翻越一道小山坡,终于,来到另一个屯子。这里是长岭村,是当地最有钱的地方。村子里房屋整齐,街道宽敞,与他们村子形成鲜明对比。小牛倌眼睛里闪着光,拉着父亲加快了脚步。他们挨家挨户地询问,可大部分人家都紧闭大门,对他们的求助置若罔闻。有的甚至放出自家的狗,那狗“汪汪汪”朝着父女俩狂吠,吓得小牛倌腿直打哆嗦。

就在他们快要绝望的时候, 小牛倌看到了一座气派的大宅院:“好漂亮的大门啊,还有石狮子,有钱人不会都无情吧?爹,我们试试吧?”

高殿广鼓起勇气上前敲门,门开了,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探出头来。高殿广赶忙诉说自己的困境,管家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便进去通报。不一会儿,管家出来让他们进去。那是三进三出的大宅院,街门的门槛挺高,小牛倌费好大劲才跨过去,高殿广也是挺费劲才跨过门槛。有句老话说:“你们家门槛高,我迈不进去”,说的就是这种大宅门的人家。

宅院里的主人是个慈善的老者,听了他们的遭遇,又看着身体残疾的高殿广,心生怜悯,不仅给了他们一小袋粮食,还额外给了几个铜钱,高殿广千恩万谢。女主人看着当时还是狗挡的小牛倌:“这孩子挺机灵的,长得好看,怪可怜的,留在我们家吧?我有三个儿子,给我家做童养媳吧?”

小牛倌吓得紧紧抱住父亲的胳膊,眼里满是惊恐与哀求。高殿广也连连摆手,“掌柜的,多谢您的好意和这袋米,但这孩子是我心头肉,我实在舍不得啊。”

女主人叹了口气,也没再强求。父女俩带着粮食和铜钱,谢过这家好人,迈出那高高的门槛。多年后,小牛倌才懂,大宅门的门槛不是用来绊脚的,是要穷人先学会低头,才赏你一口饭吃。

小牛倌父母俩在大雪中艰难地往家赶。一路上,小牛倌紧紧拉着父亲的手,心里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回到家,一家人看到粮食和铜钱,眼中都泛起了泪花。曲桂娥将粮食小心地收起来,熬了一大锅热粥,一家人喝了热粥,感到人间温暖犹在。生活虽苦,但是心存希望,就一定会拨云见日。

“代弟,你想什么呢?”父亲的喊声把小牛倌的思绪拽回来。

小牛倌想起苦难的过往,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如今,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了足够家人填饱肚子的粮食,那种讨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爹,我在想,怎样让我们家人过得更好。”

高殿广感觉女儿太懂事了,他心疼地说:“孩子,我们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好了,不要忘了初心。知足者常乐。”

“知足者常乐,是啊,我知足了。”

小牛倌心里得到很大的安慰。她不再纠结上学的事情,眼下,干好放牛的工作是最重要的。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在小牛倌放牛的第四个年头,发生了重大变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