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 > 第110章 此乃逆天之举

第110章 此乃逆天之举(2/2)

目录

王炅目光如刃,沉声道:“我大蜻之人,无一可轻弃。

愿归附者,便以仁德教化;若执迷不从,唯有铁蹄碾之。

对外之道,唯血与火而已。”

“喏。”

鲁肃垂首应命,语气恭敬。

“黄齐那边如何了?”

王炅话音微沉,眉宇间透出一丝忧虑。

交州地处偏远,民情纷杂,山川险恶,他担心黄齐镇守不住,难以立威。

“主公不必挂怀。”

鲁肃神色笃定,朗声道:“黄齐刺史行事果决,恩泽遍及乡里,短短数月之间,已令交州诸郡俯首听令。

陈到将军亦骁勇绝伦,与黄齐互为臂膀,足可稳镇南疆。”

“如此甚好。”

王炅心头重石落地。

周进、黄齐,皆是他亲手托付重任之人。

大蜻新得二州,正是倚仗他们敢于担当、勇于开拓。

又过了几日。

流徙而来的百姓络绎不绝,人数日渐增多。

兵部与军议司协同调度,将众人妥善安置于城中暂住之所。

十月初十,巳时正刻,岁在大荒落。

大蜻祭奠英魂之礼,正式开启。

一夜之间,整座都城素缟遍地,宛如雪覆。

烈日当空,炽光洒落,无数百姓与将士肃然列阵,伫立于英烈碑前。

内政六部官员、军议司文武要员、司天监监正、五院灵台郎等,无不身着玄色官袍,整齐列于高台之前,面容庄重,神情哀恸。

高台上下,旌旗猎猎,大蜻战旗插满四野。

碑前设鼎,香火熊燃,烈焰腾跃,映照天地。

巳末将尽,午时初至。

战鼓轰鸣,号角长嘶。

那低沉之声,仿佛拨动岁月长河,令山河为之低吟,天地同悲。

“踏——”

“踏——”

“踏——”

脚步声由远及近,步步如锤,敲在人心之上。

万众瞩目,目光齐齐投向高台尽头。

王炅缓步而来,一身玄服,上绣山川日月,云纹盘绕,铭刻大蜻之魂。

其后,礼部左侍郎刘晔神色凝重,双手捧持香烛祭器,紧随其侧。

“呜——呜——!”

号角悲鸣,响彻苍穹。

刘晔高声宣礼:“大荒骆之岁,岁阴在巳,星宿居戌,今大蜻祭告英灵,躬身以拜!”

“刷——”

王炅接过香烛,缓缓投入祀鼎。

火焰骤然暴涨,热浪席卷高台,灼人肌肤。

“拜——”

刘晔扬声喝令。

王炅执香而立,面向英烈碑,深深弯下脊梁。

这一生,他不跪权贵,不向庙堂低头,却在此刻,为那些埋骨他乡的忠魂俯首。

高台之下,六部百官、军议将佐、司天诸院、大蜻学府祭酒学子、各营将士,乃至围观黎庶,无不眼含热泪,齐齐躬身下拜。

祭英魂,以军旗为引,唤远行儿郎归故土。

“献酒祭灵。”

刘晔捧上酒樽。

王炅伸手接过,转身望向台下人海茫茫。

今日到场者,单是大蜻辖内官吏、将士、学子与百姓,便逾十万之众;更不知有多少人在城外遥望,默哀垂泣。

“刷——”

酒液倾洒于碑前,渗入大地。

“宣祭文。”

“展旗引魂。”

刘晔自礼部属官手中接过一面大旗——那正是大蜻战旗,红边黑底,猎猎作响,他神情肃穆,双手奉上。

此番祭祀,礼节虽重,然祭文方为核心。

然而礼部所拟之辞未被采纳,连大蜻学府诸多硕儒亲笔书信,亦被拒之门外。

直至此刻,刘晔仍不知王炅将以何语祭告英魂。

“呼啦——”

王炅伸手握旗,掌心紧扣旗杆。

刹那之间,万千将士目光炽烈如火。

举戈怒吼,声震九霄,竟将半空中浮云撕裂成絮。

大蜻设卫营、立军团,统兵者出自军议司,然论军中威望,无人可及王炅。

便是远征近两年的鲁肃,亦难比肩。

若说王炅是大蜻子民心中的天光,驱散乱世阴霾;

那他,便是三军将士心中不可撼动的战神,是前行路上的帅纛,是“大蜻必胜”的信念化身。

“呼啦——”

“呼啦——”

“呼啦——”

王炅执旗挥舞于高台之上,眼中寒芒闪动,杀意凛然。

他曾以魂游千年,看过江山染血,王朝倾覆。

若天地真有灵,今日这祭祀之火,能否引回那些未归的忠魂?

“主公……”

“王政南……”

高台之下,张昭、荀攸、贾诩、吕绮玲等人眼眶泛红,死死盯着台上身影。

祭祀招魂,唤亡者归来——此乃逆天之举。

一旦不成,恐损威信,动摇人心。

可就在这寂静如渊的时刻,王炅开口了,声音不高,却穿透全场:

“天下纷乱,黎民流离。”

“男儿既生于世,必执戈于边,捐躯以守疆土。”

“大蜻忠骨垒如丘,热血浸透山河,寸土不让,誓死不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