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 > 第48章 此事不必再议

第48章 此事不必再议(1/2)

目录

他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案几上的锦盒上,那盒子虽未开启,却似有千钧之重,压得人心颤。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如影随形,撩拨着他深藏已久的野心。

“请主公顺应天命,即位为尊!”

纪灵、刘勋、陈纪等人齐齐跪拜,声浪如潮。

“我……”

袁术张口欲言,却又戛然而止。

就在此时,阎象越众而出,朗声道:“昔年周室先祖积德累功,虽据天下三分之二,仍恪守臣节,不敢僭越。

今汉室虽衰,然尚存纲常,岂可比于纣王暴政?主公若轻举妄动,恐招祸患!”

“阎象!”

满堂文武为之哗然,怒目相向。

阎象却毫不退缩,声音愈加坚定:“江东之地,依山带水,易守难攻。

而王政南至今未敢称王,仅以大蜻府统摄四郡,足见其谨慎自持。

主公何必急于一时?”

“够了。”

袁术猛然抬手,面色阴晴不定。

“此事不必再议。”

说罢转身大步走入后堂,袍袖翻飞,气势凛然。

然而那一颗名为“帝王”的种子,早已在他心底悄然生根,破土而出,不可遏制。

王炅不过草莽出身,尚能割据一方,自称王者;他袁术乃四世三公之后,门第显赫,又握有传国玉玺,天命昭然,何惧人言?大势所趋,谁能逆之?

可时机……终究未到。

袁术只能将这份炽热的渴望深深埋进骨血之中,静待风云再起。

十一月中旬,寒风初起。

一名信使自兖州而来,抵达荆州。

襄阳城南,一处寻常小院内。

荀攸缓缓合上手中书信,指尖微颤,神色复杂。

“公子。”

信使恭敬垂首,“可要带回复信回兖州?”

“不必。”

荀攸轻轻摇头。

“那小人告辞了。”

“去吧。”

他低声道,语气中透着一丝疲惫。

“父亲。”

荀缉皱眉上前,“我们真要前往江东?”

荀攸苦笑一声:“你叔父远在陈留,对江东局势一无所知。

我在这荆楚之地多年,怎会不知王政南其人?”

“夫君。”

身旁一位端庄女子忧心忡忡地看着他。

“阿鹜啊……”

荀攸长叹,“若是曹孟德相召,我或可推辞。

可如今荀氏一族由叔父执掌,家命难违,此行不得不往。”

“唉……”

阿鹜与荀缉同时叹息。

王政南之名,在荆州百姓口中犹如猛虎出林,令人闻之色变。

更何况赤壁军改号大蜻,雄踞江东四郡,兵强马壮,声威日盛!

“罢了。”

荀攸将书信撕成碎片,投入火盆,火光映照着他晦暗不明的脸庞,“赤壁更名大蜻,已是显露称王之意。

我们暂且以使节身份前去拜会。

听说江东正在兴建学府,正好可为缉儿游学之便。”

“喏。”

两人应声领命。

次日清晨,襄阳城外。

汉水渡口,薄雾弥漫。

一艘商船顺流而下,帆影渐远。

荀攸立于船头,负手而望,眉宇间尽是沉郁。

此行吉凶未卜,他对大蜻虚实毫无把握,唯有步步小心。

“先生。”

一人踏步而来,面阔额宽,神情好奇。

“庞士元?”

荀攸回头,略显惊讶。

庞统摸了摸自己的脸,疑惑道:“难道我的名声,已在襄阳传遍了?”

“噗嗤。”

荀缉与阿鹜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荀攸莞尔,解释道:“我曾赴黄承彦府上做客,令叔赞你为‘凤雏’,司马德操亦称你是南州士人之首,我才认得你。”

“原来是公达先生!”

庞统这才看清来人,连忙拱手行礼。

“呵呵。”

荀攸指向船上旗帜,“这是大蜻商会的船,由汉水直入彭泽。

你也要去江东?”

“游学而已。”

庞统瞥了一眼年少的荀缉,像是找到了合适的理由。

“哦?”

荀攸眸光微动,显然不信。

庞统见瞒不过,只得坦言:“族中近日纷争不断。

我曾助兄长镇压江夏张硕,黄祖去了宛城之后,我反被遣回。

叔父让我外出避些风头。”

“有趣。”

荀攸忍不住笑出声来。

眼前这少年虽稚龄未脱,谈吐举止却如老成之人,竟让他生出几分同辈相交之感。

“先生。”

庞统反问道,“你们也是去游学?”

“算是吧。”

荀攸微微颔首,目光投向远方江流。

庞统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学生有个故交,原在豫章求学,前些日子捎来书信,说大蜻所设学府分六院,主修农事、工造、兵略、医道、律法与算术,其下又衍生诸多支脉。”

“哦?”

荀缉眉头微皱:“怎的竟无儒门之位?”

“缉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