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弩机刻字与石鼓文心(2/2)
将军见过都江堰的吗?陈墨指向殿外的弩靶,靶心画着韩国铁山,这弩箭射中的不是铁山,是山脚下的文明碑他让墨者点燃弩箭尾部的磷粉,箭矢破空时划出蓝莹莹的光轨,在靶心聚成二字,韩军看见的,是天兆而非兵戈。
嬴政忽然拽住陈墨的衣角,将一支小弩塞进他掌心:亚父说过,最好的武器是让敌人放下武器。小弩的望山上刻着童谣刻度,射出的不是箭,而是串着秦歌竹简的彩带。陈墨想起长平之战时未能阻止的杀降,如今终于在弩机刻字中寻到一丝慰藉。
李斯捧着一卷竹简疾步而入,简末沾着韩地胶泥:陈大人!韩王派使者来求购弩机了,说要用来狩猎。竹简展开处,陈墨看见用韩篆写的借弩二十,字里行间用磁石粉勾勒着上党矿脉的走向,使者还说,韩非在新郑城头刻了石鼓,引得百姓围观。
来得好。陈墨用磁石镇住竹简,墨字在磁力下缓缓流转,组成新的句子:借弩可以,需用铁山十座换。他想起蜀地贵族用铁器换秦锦的旧事,如今这策略在韩国重演,告诉使者,秦弩的望山能刻族谱——韩王若想留名,该用铁换文明。
三日后,韩国使者跪在咸阳宫的砂砖地面上,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伴着秦歌回音。陈墨递过一具刻着韩王先祖名号的弩机,弩臂上的磁石粉末在使者体温下显出金光:此弩射三箭,第一箭破山,第二箭通水,第三箭……他指向弩机尾部的空心管,装着韩王的族谱竹简。
使者颤抖着接过弩机,发现望山刻度竟是韩国历代贤君的在位年数。吕不韦的算盘珠子在袖中拨出《韩奕》的节奏:相邦算过,韩王若用铁山换弩,足够秦人打造十万具——每具弩都能在箭上刻字。
陈墨忽然指向殿外,嬴政正在指导墨者制作字模弩。弩箭头部是可拆卸的铜字模,能在射出时将秦篆印在岩壁上:王上请看,这是书同文的第一支箭。他摸出《秦记》竹简,臣已在简中夹了墨家拓印砂,韩使每看一遍,弩机刻字就会深一分。
是夜,陈墨在密室中调试新制的石鼓弩。弩臂上刻着十国文字的,箭尾绑着微型石鼓模型,鼓面用磁石粉写着《诗经》名句。吕不韦的算盘声从门外传来:韩非在新郑发了告示,说秦弩能刻《论语》——韩国儒生现在争着买弩当砚台。
陈墨在《秦记》中写下新页:庄襄王三年冬,韩使求购秦弩,陈墨以刻字弩应之。是岁,韩非于新郑城头刻石鼓,书秦韩同源,韩地百姓始知文字可通。铁血派欲焚文明学堂,为秦弩射灭。竹简末端,他画下弩机刻字与石鼓文相交,中间是奔流的丹水,旁边注:铁血为骨,文明为魂,骨立魂生,天下书同。
此时晨钟敲响,嬴政右眼角的玄鸟痣与竹简上的磁石刻字同时被晨光点亮,宛如两颗火种。陈墨望着韩国方向,想象着那些刻着《诗经》的弩箭正在穿越边境,不是作为兵器,而是作为文明的信使——而铁血派的刀刃,终将在这字里行间的攻势里,化作篆刻的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