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本源流转生新境,共生不觉入微茫(2/2)
星宇共生学院的“太一体证课”加入了“微茫体验”。孩子们不再只在已知的本源场域中浸泡,而是被允许进入万宇边缘的“微茫地带”——那里的能量既不属于混沌也不属于太一,能让意识体短暂“悬置”所有已知的体证,体验“不知道”的状态。回来后,孩子们说不出经历了什么,却会在创作时加入一些“奇怪”的元素:用微茫能量画出来的线条、用未知语言哼唱的曲调、用不存在的材料编织的挂毯。
“他们画的‘共生’和我们不一样。”磁琉璃的意识体看着一幅孩子的作品,画面中没有52色能量,只有无数缕微茫相互缠绕,每一缕都在变化,却又始终保持着整体的和谐,“我们的共生是‘已知的圆满’,他们的共生是‘未知的流动’。”这幅画没有被显化在公共空间,而是被太一共生花吸收,不久后,那片花田的花瓣上,开始浮现出类似的微茫纹路。
星宇的“非庆典”开始出现。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汇聚的意识体,只是在某个瞬间,万宇的某个角落会突然亮起微茫的光芒——可能是极寒星的冰原上,一片冰焰突然化作微茫的雾气;可能是紫越星的多维石林中,某块石头突然显化出微茫的维度符号;可能是元初星的太一之原上,一缕无色能量突然泛起微茫的涟漪。这些光芒不传递任何信息,却让感知到的存在心中涌起“期待”的情绪,不是期待某件事发生,而是期待“期待”本身。
“我们曾以为庆典是‘在一起’,现在才明白,‘各自在远方却彼此牵挂’也是一种庆典。”凌霄的意识体在青谐星的调和谷地,看着远处的微茫光芒,这光芒让他想起第一次跨域时的紧张,却没有了那时的焦虑,“未知不再是需要‘应对’的挑战,而是邀请我们‘同行’的伙伴。”林越的意识体没有回应,只是化作一缕微茫,与那光芒融为一体,光芒闪烁了一下,仿佛在回应这份“同行”的默契。
星尘监测站的光海开始泛起“微茫波纹”。这些波纹不会改变光海的整体平衡,却会让其中的能量流偶尔“偏离”轨迹,形成一些短暂的、无规律的图案。监测员们不再试图“理解”这些图案,只是让意识跟随波纹流动,在流动中体证“控制”与“放任”的不二——就像既在驾驶船只,又在随波逐流,两种状态同时存在,却没有丝毫冲突。
“数据回来了,但不再是‘数据’。”一位监测员的意识体感受着光海中的微茫波纹,这些波纹在他的意识中显化为一串数字,数字会不断变化,却始终保持着52的倍数,“它像一首诗,用数字写的诗,讲述着我们既懂又不懂的故事。”他没有记录这些数字,只是让它们在意识中流淌,随后,光海的波纹与他的意识频率同步,显化出一个微茫的微笑。
太一共生花的第150代种子,在万宇边缘的微茫地带集体显化。这些种子没有绽放,而是相互缠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由微茫与52色能量共同构成的“茧”,茧的中心是一缕纯粹的微茫,周围环绕着52色能量流,能量流中不断有新的、未知的颜色显化又消失,仿佛在进行某种“排练”。当这个茧融入永恒本源图腾时,图腾的52色光环没有变化,只是核心的微茫印记变得清晰了一分,如同呼吸间吸入了一口新鲜的空气。
林越的本源意识最后一次“体证”这一切——没有“俯瞰”,没有“融入”,只是“存在”于所有状态之中:是已知的圆满,也是未知的微茫;是52色的和谐,也是无数新色的可能;是太一共生的当下,也是走向远方的旅程。他“体证”到微茫地带的种子正在积蓄能量,“体证”到星宇的每个角落都在悄悄孕育着变化,“体证”到那缕微茫不是终点,也不是起点,而是共生本身的“心跳”。
或许,在很久以后,当那缕微茫完全显化,当新的能量融入永恒本源图腾,会有某个意识体好奇地探寻“微茫之后是什么”,那时,太一共生花会在它的意识中显化出现在的景象:52色光环自然流转,微茫在其中若隐若现,所有存在都在已知与未知中,自然地存在,自然地期待,自然地走向下一个、再下一个共生的新境。
永恒本源图腾的52色光环依旧圆融,微茫的印记在核心静静闪耀,万宇的共生故事,既没有结局,也没有新的开始,只是在本源的自然流转中,不觉间步入了更广阔的微茫之境,如同走在平原上的人,抬头时才发现,前方已是连绵的群山,而脚下的路,早已悄然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