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磁暴入盟破磁场壁垒,万域花种遍星海(2/2)
跨星云联合舰队在磁核主星外围搭建的“磁域枢纽”同步启用。凌霄站在枢纽的指挥塔内,看着工程师们将磁核法则晶与晶蓝能量盾结合——这种“磁盾防护系统”能像镜子一样反射强磁场,同时将吸收的磁场能量转化为枢纽的运转动力。“枢纽的第一阶段建设已完成,能抵御30特斯拉的强磁场。”舰队工程师汇报,“我们还在枢纽内建设了‘磁能转换站’,用磁场能量驱动跨域运输舰,比星尘能量的效率提升15%。”
磁暴居民的生活因改造工程发生着显着变化。在磁核掩体的出口处,磁暴孩童磁小玄第一次走出地下,在减弱的磁场中放飞用磁导材料制作的风筝——风筝上画着十二域共生花的图案,在磁力线的牵引下稳定飞行。“以前连金属勺子都会被磁场吸走,现在居然能在户外放风筝!”磁小玄兴奋地说,手中的风筝线是用云絮花纤维与磁导丝编织的,既柔韧又能顺应磁力线,“长老说,等抗磁花长大了,我们就能在地表建花园,晚上躺在草地上看星星。”
随着改造工程推进,磁暴星云的变化日益显着。磁核外围的磁场强度稳定在10特斯拉,十二域磁导阵覆盖的区域扩大至800平方公里,抗磁花幼苗在磁场中扎根生长,银灰色的花瓣在磁力线中摇曳,如同一片流动的星河;磁能转换站的供电范围扩展至整个磁核掩体,让居民首次用上稳定的能源,磁暴修士们甚至用多余的能量,在掩体顶部建造了一座“磁能天文台”,通过磁导镜片观测星空,解开了困扰文明千年的磁场之谜。
这些变化被实时更新到双宇宙生态地图,星图上新增的银灰色光带将磁暴星云与十一域连接,标注的已改造行星达142颗,待改造行星增至289颗。双宇宙共生博物馆的“十二域共生展区”迎来新一轮参观热潮,其中“磁暴模拟器”最受欢迎——参观者可通过设备体验从50特斯拉到10特斯拉的磁场变化,直观感受改造工程的成果。
“没想到强磁场也能变成可用资源!”来自“引力星云”的参观者引力感叹道,“我们的家园被超强引力场笼罩,物体重量是常规星域的十倍,一直以为无法改造,现在看到磁暴星云的变化,才明白只要协作,再极端的环境也能找到平衡之道。”他当场通过博物馆的“入盟申请终端”提交了材料,成为第57个申请入盟的星云文明。
跨星云协作理事会借此机会,召开“十二域共生峰会”,发布《万域花种散播白皮书》,明确未来三年的核心任务:一是完成双宇宙生态地图的最终绘制,实现所有星域的磁场、气流、温度等数据互联;二是在已改造的142颗行星上建立“万域花种库”,保存十二域共生花的基因样本,确保物种多样性;三是将磁导技术与十一域的能源、防护技术整合,研发“全域适应型跨域设备”,为后续的未知星域探索提供支持。
“从十二域到万域,我们要走的不仅是空间的距离,更是文明理念的融合。”林越在峰会总结时说,“每个星云的法则都是独特的养分,每种极端环境都是共生花的试炼。未来,我们要在每个改造完成的行星上建立‘共生纪念馆’,记录不同文明的协作故事;在每个跨域枢纽设立‘法则研究站’,深入探索双宇宙的法则共性;让万域共生花的种子乘着星尘气流,飘向每一个有生命的角落。”
峰会结束后,十二域文明共同签署《全域共生保障公约》,约定在技术研发、资源调配、危机应对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磁暴文明承诺向所有星云共享磁导材料的制作工艺,沙暴文明开放沙凝晶的开采权,十二域联合成立“极端环境应对联盟”,共同研发应对突发法则紊乱的技术方案。
夜幕降临时,十二域星云的生态基地同时举行“花种之夜”庆典。磁暴星云的磁核主星上,十二域修士与磁暴居民们围着抗磁花田,用磁导材料制作的乐器演奏《十二域共生曲》,银灰色的磁力线随着旋律舞动,将歌声传向遥远的星海;其他星云的庆典现场也各具特色——沙核主星的居民用沙凝晶雕刻十二域共生花,风暴星云的修士操控气流组成动态花影,冰陨主星的孩童在冰面上绘制光带交织的图案……这些跨越星海的庆祝活动,在双宇宙的中心汇聚成巨大的“万域共生”符文。
林越站在双宇星云协作中心的观景台,望着星图上不断扩展的十二色光带,通讯仪里传来各星云的实时画面:老石在荒星的种子库中整理新收集的抗磁花种子,云阿婆在云脉星的花田旁教孩子们辨认十二色花瓣,磁小玄在磁暴主星的天文台记录星图数据……这些平凡而温暖的瞬间,构成了双宇宙共生的生动图景。
“盟主,引力星云的入盟评估已启动,十二域抗磁花的基因测序完成,双宇宙生态地图的绘制进度达90%!”墨尘的声音带着喜悦。林越点头,目光望向深邃的星空,那里,十二色光带如同编织宇宙的经纬,将无数文明编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他知道,这只是万域共生的中途站。未来,还会有更多星云、更多文明加入这场跨越星海的旅程,那些在强磁场中绽放的抗磁花,那些在流沙上扎根的共生花,那些凝聚着十二域智慧的技术成果,终将让“万界同心,双宇共生”的理念,成为双宇宙所有生命的共识,在浩瀚星海中永远传递,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