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沙暴入盟治流沙,万域共生花初成(2/2)
随着改造推进,沙核主星的变化日益显着。固化区扩展至50平方公里,温控系统让地表温度稳定在25c左右,万域共生花幼苗长至半尺高,叶片呈现出独特的十一色纹路,每片叶子都在吸收沙粒中的有害物质;防风沙墙引导的沙尘暴经过能量转化,竟成为共生花的天然肥料,让花田的生长速度比预期快了20%;沙域枢纽的“沙能转换站”正式运行,将沙暴能量转化为电能,为堡垒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
这些变化被实时传回双宇宙共生博物馆,“十一域共生展区”新增的沙暴改造影像吸引了无数参观者。来自“磁暴星云”的代表磁暴站在影像前,看着曾经的流沙变为花田,感慨道:“我们的家园被强磁场笼罩,设备与植物都难以存活,但看到沙暴星云的改变,我相信联盟的技术一定能帮我们驯服磁暴。”他当场通过博物馆的终端提交了入盟申请,成为第43个申请入盟的星云文明。
此时,万域技术研究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万域共生花的首批成熟种子培育成功。这些种子经过十一域环境测试,在高温、极寒、强辐射、高风速、极端干旱等环境中的存活率均达90%以上,其绽放的花朵能释放出兼容所有星域法则的能量波,净化环境的效率是普通共生花的五倍。研究院院长、来自云絮文明的云絮长老,在发布会上展示了种子的全息影像:“这不是普通的植物,而是双宇宙共生理念的具象化,它证明不同法则、不同环境的文明,完全能在协作中创造出属于全体的奇迹。”
跨星云协作理事会随即启动“万域花种散播计划”,由跨星云联合舰队搭载10万颗种子,前往已入盟的11个星云与待改造的243颗行星,开展规模化种植。凌霄亲自指挥第一艘“花种散播舰”,舰舱内整齐排列着恒温培育箱,每个箱子里都装有标注着目的地的种子与配套培育设备。“我们要让万域共生花在双宇宙的每个角落绽放。”凌霄站在舰桥内,望着星图上闪烁的目标点,“从云絮星云的第一株共生花,到如今能适应所有环境的万域品种,这是11个文明携手走过的共生之路。”
双宇宙生态地图也在此时完成了70%的绘制工作。星图上,11个星云的光带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覆盖双宇宙的中温、高温、极寒、强气流、极端干旱五大极端环境区域,标注的已改造行星达109颗,万域共生花的种植点突破500个。博物馆的“生态地图互动区”里,孩子们用手指在星图上勾勒光带,将代表万域共生花的虚拟种子拖到未改造的行星上,屏幕会实时显示模拟的改造效果。
“等我长大了,要开一艘散播舰,把种子送到所有星星上。”来自荒星的小石指着星图边缘的未知区域,对身旁的沙粒说。沙粒点头,手中的沙凝晶花盆里,万域共生花幼苗已长出第一片十一色叶子:“我们可以一起去,你教我种花,我教你固沙,让所有星星都变成花园。”
夜幕降临时,11个星云的万域共生花田同时绽放。沙核主星的固化区里,土黄色的花海在温和的气流中起伏,与星空的十一色光带交相辉映;其他星云的花田也各有特色——风暴星云的抗风花在气旋中跳着舞蹈,冰陨主星的耐寒花在冰海旁绽放蓝光,熔火主星的耐热花在岩浆边燃烧着火焰……这些跨越星海的花朵,在同一时刻释放出共生能量波,在双宇宙的中心汇聚成巨大的“万域同心”符文。
林越站在双宇星云协作中心的观景台,望着星图上不断扩展的共生网络,通讯仪里传来各星云的实时画面:老石在荒星的育苗棚里筛选新一批种子,云阿婆在云脉星的花田旁向孩子们讲述协作的故事,旋星在螺旋主星的共生草田记录生长数据……这些平凡而温暖的画面,构成了双宇宙共生的生动注脚。
“盟主,磁暴星云的入盟评估已启动,万域共生花的改造效果超出预期,生态地图绘制进度提前完成!”墨尘的声音带着喜悦。林越点头,目光望向深邃的星空,那里,十一色光带如同编织宇宙的丝线,将无数文明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他知道,万域共生的旅程仍在继续,未来还会有更多挑战与未知等待探索。但只要11个文明坚守“万界同心”的理念,只要万域共生花的种子不断散播,双宇宙终将成为所有生命共同的家园。而那些在不同星域绽放的花朵,那些跨越星海的协作故事,那些代代相传的共生精神,终将让“万界同心,双宇共生”的誓言,成为镌刻在星辰法则中的永恒真理,照亮双宇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