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静谧的战场(1/2)
沙龙开幕前一周,展览中心彻底褪去了工地的喧嚣,化身为一处与时间缜密赛跑的静谧战场。巨大的挑高空间里,尘埃在从高窗斜射进来的光柱中缓慢浮沉,仿佛连空气都屏住了呼吸。往日空阔的回响被各种精心控制的声音取代:定制展柜落地时与地板接触的沉闷微响,工人穿着软底鞋搬运大型装置时谨慎的步履声,工程师调试灯光控制系统时指尖敲击键盘的细碎哒哒,以及所有人下意识压低了嗓音的、简短的交流。这里的一切,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盛大亮相,进行着最后、也是最精密的校准。
林舒安与顾怀笙的身影,如同巡视领地的君主,频繁地出现在这片日渐充盈、焕发着独特气质的艺术之境。他们之间,一种超越言语的默契,正在这静谧的紧张感中悄然滋生。
巨大的《秋山萧寺图》高清复刻长卷被小心翼翼地悬挂在主展墙之上。两名工人调整着钢丝绳,却在对最终高度进行微调时显露出一丝迟疑,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几米开外的林舒安。
她静静地站在那里,双臂自然垂落,目光如尺,丈量着画作顶端与天花线的距离,以及画幅底部与观众平均视平线的关系。差了点什么……一种微妙的压迫感?还是未能完全展现画中群山应有的“可游可居”之感?是了,画心需要再提升一点,让那云雾缭绕的山巅更显飘渺,也让观者需微微仰视,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对画中意境的敬畏与向往。这个念头在她脑中清晰成形,她微微蹙起眉头,红唇轻启,正准备开口——
身旁,一个沉静却不容置疑的声音已率先响起,打破了短暂的凝滞:
“再升高三公分。”
是顾怀笙。
工人立刻依言调整。当画作稳稳地定格在新的高度时,一种奇妙的和谐感瞬间降临——画作与整个空间的尺度比例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它不再是墙面上的一幅装饰,而是成为了空间不可分割、甚至主导空间气韵的灵魂所在。
她讶异地侧过头,望向身旁的男人。他依旧维持着双手插在西裤口袋里的随意站姿,目光沉静地凝视着调整后的画作,侧脸线条在柔和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冷峻。他怎么会……?而且精准到“三公分”?
似乎察觉到她的注视,他并未转头,只是唇角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声音平淡无波,仿佛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
“视觉重心需要与入口形成对景,吸引视线深入。”
一句话,如同钥匙,瞬间打开了林舒安心中的锁。对景! 正是如此!她考虑的更多是画作本身的呈现与观者的微观感受,而他,则站在整个空间动线和宏观体验的角度。两者的思考维度不同,却在最终落点上不谋而合,甚至他的补充让她对整体布局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