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四行仓库(3)(1/2)
夜雾像浸了墨的棉絮,把苏州河北岸的日军营地裹得密不透风。陈玄蹲在断墙后,指尖捏着半片从朱成碧那里拿来的磷粉纸——磷粉在夜雾里泛着极淡的蓝绿光,刚好能照亮他掌心的营地草图。草图上除了标注迫击炮阵地和表面弹药库,在营地西北角还画着个小小的“□”,旁边用铅笔写着“隐蔽库”,是南岸那个曾在日军营地当伙夫的难民偷偷标注的。
“陈哥,探照灯扫到西北角就会偏半格,像是在避开什么。”小石头的声音贴在地面传来,他把耳朵压在冻土上,连远处日军哨兵的靴底摩擦声都能辨得清,“那边的铁丝网比别处密,还有两道拉绳,俺猜是绊雷。”
陈玄点头。作为雪豹突击队队长,他太熟悉这种“明防不如暗防”的布局了。日军的战术素养向来严谨,表面弹药库用来迷惑对手,真正的军火库必然藏在更隐蔽的地方,还会用多重陷阱守护。他把三八式步枪背到身后,从布包里掏出一把磨得发亮的工兵铲,这是从仓库工具箱里翻出来的,木柄缠着朱成碧缝的防滑布,“低姿匍匐,跟着我的铲痕走,别碰那些拉绳。”
两人像两道贴地的影子,滑进营地外围的芦苇丛。陈玄用工兵铲尖轻轻拨开草丛,磷粉纸的微光下,能看见冻土表面埋着细如发丝的铜丝,是日军的拉发绊雷,触发线离地面不足三寸,普通人稍不留意就会碰响。他按雪豹的“陷阱破解法”,用铲尖挑起铜丝,再用小石头递来的细铁丝固定在旁边的芦苇杆上,动作轻得像摘花瓣,连芦苇叶的晃动都控制在最小幅度。
穿过绊雷区,西北角的隐蔽军火库终于露了形。那是个半地下的土坯房,屋顶盖着茅草,和周围的马厩混在一起,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房门口站着两名哨兵,都是端着三八大盖的老兵,枪托抵在胯间,手指扣在扳机护圈上,日军对核心军火库的守卫向来是“双岗联动”,两人视线交叉覆盖门口,连一只老鼠跑过都逃不过。
“左边哨兵每三十秒会摸一次腰间的怀表,右边那个呼吸节奏固定,每五次呼吸会转头看马厩。”陈玄趴在茅草堆后,用磷粉纸的光扫过两人的站位,心里快速计算着间隙,“等左边的摸怀表、右边的转头时,我冲过去,你用石头砸马厩的铁皮顶,引开他们的注意力。”
小石头点头,从地上捡起块鹅蛋大的石头。陈玄盯着两名哨兵的动作,当左边哨兵的手刚碰到怀表、右边哨兵的头转向马厩时,他像离弦的箭般窜出去,雪豹的“突袭三步法”:第一步贴近,第二步锁喉,第三步补刀,整个过程不到两秒。左边哨兵刚要惊呼,陈玄的左手就捂住他的嘴,右手的刺刀顺着他的颈动脉划过去,鲜血溅在茅草上,没发出半点声响。
右边哨兵听见马厩铁皮顶的“哐当”声,刚要转身,就被陈玄从身后踹中膝盖,跪倒在地的瞬间,刺刀已经刺穿了他的心脏。小石头跑过来,紧张地帮着把尸体拖进茅草堆,“陈哥,这法子太神了!他们连喊都没喊出来!”
“日军的守卫战术太刻板,只认固定警戒范围,不懂应对突发干扰。”陈玄擦了擦刺刀上的血,推开军火库的木门。门轴被他提前涂了猪油,开门时只发出一声轻得几乎听不见的“吱呀”声。
军火库的地面铺着木板,角落里堆着十几个木箱,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和机油的味道。陈玄用磷粉纸照亮木箱,最上面的木箱上印着“98k”的德文字样,他心里一动,这是德军的Kar98k步枪,应该是日军在华北战场缴获的,没想到会藏在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