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寒甲御天 > 第42章 被构陷弑君

第42章 被构陷弑君(2/2)

目录

皇帝陛下在御书房遇袭昏迷的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瞬间炸响了整个皇宫,并以最快的速度向整个京城蔓延。

萧凡被投入了绣衣使诏狱——一个他曾经执掌生杀大权的地方,如今却成了关押他的囚笼。消息被严密封锁,对外只宣称有刺客,详情不明。但宫闱之内,各种流言蜚语早已悄然滋生。

“听说了吗?是萧凡萧大人…”

“怎么可能?他刚立了大功啊!”

“功高震主?还是…那江南的案子牵扯太大,他想…”

“嘘!慎言!不要命了!”

大皇子萧景恒和三皇子萧锦琰第一时间赶到寝宫外侍疾,两人面色沉痛,眼神交换间却各怀鬼胎。萧景恒心中惊疑不定,既担心父皇,又恐萧凡说出什么于己不利的供词。萧锦琰则暗自揣度,这是否是扳倒大哥一系的绝佳机会。

寝宫内,太医们进进出出,面色凝重。皇帝萧衍昏迷不醒,伤势(或病情)极重。

而被严密关押的萧凡,在最初的审问中,始终坚持自己的说辞:有第三人从窗外偷袭,陛下是看到账册某一页后突然暴怒,继而遇袭。他要求勘验现场,查验陛下伤势和凶器。

然而,现场早已被破坏(张德海以保护陛下、清理现场为由),窗外的痕迹模糊不清。那方镇纸被作为“凶器”呈送,但经过擦拭,上面的异样痕迹已不可辨。账册被收走,那缺失的一角无人提起,仿佛从未存在。

初步的调查方向,在某种隐形的力量引导下,几乎全部指向了萧凡。动机?或与皇帝因盐案最终处置意见不合而起争执,冲动下手。或他本身就在盐案中牵扯甚深,眼见阴谋败露,铤而走险。

在这片乌云密布中,一个身影正小心翼翼地在宫廷的阴影里穿梭。

冯巧儿。冯坤的义女,因萧凡办案时秉公处理,未将她牵连问罪,将她送于宫中浣衣局,她对萧凡,心存感激。

御书房出事时,她正巧奉命送洗好的衣物前往附近的一处宫苑。混乱中,她似乎瞥见了一个模糊的黑影从御书房方向的宫墙掠过,速度极快,但并未看清具体。她还注意到,在事发前片刻,首领太监张德海曾离开过御书房门口一小会儿,与一个端着茶盘的小太监低语了几句,那小太监的神色有些慌张。

这些零碎的见闻,在她心中搅起了波澜。她知道萧凡被抓,罪名是弑君!她不相信恩公会做出这种事。但她人微言轻,又是戴罪之身,岂敢妄言?

与此同时,婉如,那位在宫中颇有地位的女官,奉命“安抚”并“留意”浣衣局等处的宫人,实则是在探查是否有人看到或听到什么不该知道的事情。她的目光,偶尔会落在丁玲珑这些可能靠近事发地的宫女身上。

巧儿感受到了这种无形的压力,她更加谨慎,却也将那零碎的线索深深刻在了脑子里。

萧凡在诏狱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审讯他的是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背后显然有皇子的影子。问题尖锐,步步紧逼,意在坐实他的罪名。

“萧凡,你声称有第三人,何人能证明?”

“窗外痕迹模糊,如何断定不是伪造?”

“陛下因何动怒?是否因你顶撞陛下,或账册中有对你不利之处?”

“是否你自知罪孽深重,欲铤而走险,行大逆之事?”

萧凡闭目,不予多言。他知道,此刻多说无益,反而可能落入陷阱。他只反复强调一点:请求面见陛下(若陛下苏醒),或由宗正府、勋贵重臣联合审理,彻查此案。

他的沉默和坚持,让审讯者无可奈何,却也使得外界关于他“默认”或“无从狡辩”的传言更盛。

狱中夜深人静时,萧凡脑中反复推演着当时的情景。陛下的暴怒、窗外的异动、张德海的“恰好”闯入、账册的缺页、镇纸的异样…碎片很多,却无法串联。是谁?目的为何?阻止陛下看到账册全貌?嫁祸自己?还是…兼而有之?

他想起两位皇子在宫门外的对峙,想起张德海那看似恭谨实则深藏不露的眼神。凶手必然对宫廷极为熟悉,且能准确把握陛下看到账册关键处时的反应。

就在萧凡几乎陷入绝境之时,狱通道尽头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不是狱卒。

一个纤细的身影,借着阴影的掩护,悄悄靠近了牢门。是巧儿。她不知用了什么方法,买通或引开了附近的守卫片刻。

“大人…” 她声音极低,带着颤抖,飞快地将那日所见——模糊黑影、张德海与慌张小太监的低语——告诉了萧凡。

萧凡眼中猛地爆出一抹精光!

张德海!果然有问题!他离开的那片刻,足以做很多事!那小太监的慌张,茶盘…是了,陛下动怒如此之烈,是否不止因为账册?是否还因为…别的什么?比如,茶水?

而那模糊的黑影,证实了确实有第三人存在!虽然丁玲珑未看清,但这提供了一个追查方向!

“巧儿姑娘,多谢!” 萧凡沉声道,心中已有了计较,“此事凶险,你万勿再对他人提起,立刻回去,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保护好自己!”

巧儿用力点头,迅速消失在黑暗中。

这一线微光,虽不足以照亮全部迷雾,却让萧凡看到了希望。突破口,就在张德海和那个送茶的小太监身上!还有,陛下当时的饮食!

然而,他还未来得及细想下一步,牢门外再次响起脚步声,这次是沉重的官靴声。

来的是一位意想不到的人——三皇子萧锦琰。

萧锦琰挥退了左右,独自站在牢门外,隔着栅栏看着萧凡,脸上带着一丝复杂的表情。

“萧指挥使,”他缓缓开口,“本王不信你会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萧凡静静地看着他,不发一言。

萧锦琰继续道:“但如今证据对你十分不利。大哥那边…似乎很希望尽快结案。宫中由张德海把持,很多线索恐怕难以深究。”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压得更低:“指挥使是聪明人。若你肯将扬州案的一些…‘细节’,尤其是涉及某些人的具体情况,告知本王,或许本王能设法周旋,保住你的性命,甚至…为你争取一个查明真相的机会。”

图穷匕见。三皇子是想趁火打劫,换取扳倒大皇子的弹药。

萧凡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平静:“殿下,萧凡蒙冤,只信证据与公道。扬州案一切详情,均已奏报陛下。恕臣无可奉告。”

萧锦琰的脸色沉了下来:“萧凡,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若无外力相助,你必死无疑!”

“清白的死,好过苟且的活。”萧凡闭上眼睛,“殿下请回吧。”

萧锦琰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牢房再次恢复寂静。萧凡知道,三皇子的耐心有限,大皇子那边更不会放过他。时间,不多了。

他必须利用好巧儿提供的线索,也必须设法让外界知道,真正的凶手还在逍遥法外

一场在宫廷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的、与时间赛跑的暗战,悄然拉开了序幕。真正的凶手,正隐藏在幕后,冷眼看着这一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