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树大招风,婉劝急退(2/2)
“自然不能是简单的辞官。”苏婉显然早已深思熟虑,她走回桌边,铺开一张早已准备好的、简要的大明疆域图,手指点向南方,“需以退为进,自请外放!而且,不能去富庶的江南,也不能去紧要的边镇,那同样会引人猜忌。要去,就去那被视为蛮荒瘴疠、贬谪罪臣的偏远之地!譬如……正在经营的琼州!”
“琼州?”林霄心中一动,这与他的所想不谋而合!
“对,琼州!”苏婉的手指重重地点在那个海外孤岛上,“此地远离中枢,被视为化外之所,朝廷历来将其作为贬谪官员之地。你自请前往琼州,开发蛮荒,安抚黎民,表面上,是响应陛下关注民生之号召,实则是主动选择了一个对皇权最无威胁的‘垃圾场’,以示绝无野心,甘于边缘。此举,正可迎合陛下为皇太孙清除‘潜在威胁’的心思,或可打消其部分疑忌,甚至可能因其‘识趣’而获得一丝默许!”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睿光:“而且,你可在那里,避开京中耳目,默默经营。将来……或许另有一番天地。”最后这句话,她说得极其含蓄,但林霄已然明白其中深意——琼州,正是他们未来可能的退路和根基所在!
“只是……婉儿,”林霄看向苏婉,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我若远去琼州,你……”
“我自有计较。”苏婉打断他,语气坚定,脸上却泛起一丝红晕,“你我既已心许,自当同进同退。你先行一步,在琼州站稳脚跟。我……我会设法安排,待京城风波稍定,便南下与你汇合。苏家在南洋有些生意,我自有渠道前往。眼下,你我的安危,尤其是你的安危,才是重中之重!你若留在京中,覆巢之下无完卵,你我皆危!你若安然南渡,尚有一线生机,他日重逢可期!”
她的安排清晰果断,既考虑了现实险境,也规划了未来相聚的可能。林霄望着她坚毅的神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巨大的责任感。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好!”林霄不再犹豫,重重地点了点头,“就依婉儿之计!我回去便草拟奏疏,自请前往琼州!”
“奏疏措辞至关重要。”苏婉叮嘱道,“要极尽谦卑,痛陈己过,言才不堪用,唯愿效仿古人,开发蛮荒,以报君恩。尤其要强调,琼州乃化外之地,愿以此残躯,为陛下、为皇太孙守此南疆门户,绝无留恋中枢之意。姿态要低到尘埃里,方能在这非常时期,博得一线生机。”
“我明白。”林霄郑重点头。
两人又就奏疏的具体细节、南下的路线、沿途可能的风险、以及后续的联系方式等,细细商议了许久。窗外日头渐渐西斜,山风更冷。
直到暮色四合,两人才将大致方案敲定。离别在即,室内气氛凝重而缠绵。
“霄郎,此去万里烟瘴,路途艰险,你……定要保重!”苏婉声音哽咽,强忍的泪水终是滑落脸颊。
林霄伸手,轻轻为她拭去泪痕,触手一片冰凉:“婉儿,你在京中,更要万事小心。风波恶,勿以我为念。待我于琼州安顿后,会设法接你南下。”
他紧紧拥抱了苏婉一下,感受着她单薄身躯的微微颤抖,随即毅然转身,大步离去。他不敢回头,怕一回首,便再也狠不下心肠离开。
精舍内,苏婉独立窗前,望着林霄身影消失在暮色笼罩的山道尽头,泪水再次无声滑落。
林霄回到城中寓所,已是夜深人静。他毫无睡意,即刻点亮灯烛,铺开奏疏用纸,深吸一口气,提笔蘸墨。笔尖在纸上沙沙移动,一行行谦卑恳切、却又暗藏玄机的文字流淌而出:
“罪臣翰林院侍读林霄,诚惶诚恐,顿首谨奏:臣本江淮寒微,蒙陛下天恩,擢于草莽……然臣资质驽钝,才疏学浅,近日编纂《大典》,深感学识匮乏,于经国济民之大业,尤如管窥蠡测……又因淮西微劳,滥叨圣眷,实乃沐猴而冠,中心惶愧,无地自容……今太子新故,陛下哀痛圣心,臣不能分忧万一,反居清要之位,诚恐树大招风,徒惹物议,有负圣恩……”
他极力贬低自己,将所有的“功劳”转化为“惶恐”,将陛下的“赏识”解读为自身的“德不配位”。接着,笔锋一转:
“臣闻琼州地处南溟,蛮烟瘴雨,黎猷未服,然亦王土也。昔苏轼贬谪,尚能教化一方。臣虽愚鲁,愿效仿前贤,乞请陛下允臣前往琼州,充一末吏,抚慰黎元,兴教化,劝农桑,开发海外荒陬……此非臣敢有他志,实乃欲远离京师繁华是非之地,觅一僻壤,竭尽犬马之劳,以赎前愆,以报陛下浩荡之恩于万一。臣愿以此残生,为陛下、为皇太孙永镇南疆海角,绝无反复……”
奏疏写毕,林霄又反复修改措辞,务求将“自贬”、“避祸”、“表忠”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不着痕迹地暗示琼州的无足轻重,彻底打消皇帝的猜忌。
写完最后一个字,窗外已透出熹微晨光。林霄放下笔,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他仔细将奏疏誊写清楚,密封好。
接下来,便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将这关系身家性命的奏疏呈递上去。他知道,这无异于一场豪赌,赌的是朱元璋在那颗被猜忌充满的心里,是否还能留下一丝对“识趣”之人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