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 > 第29章 兰台点卯初识荆

第29章 兰台点卯初识荆(2/2)

目录

“是前实录编修遗留下来的部分草稿和散佚文档,多年未曾整理。你便负责将其分类、排序、誊誊抄清晰,若有破损模糊难以辨认之处,需仔细注明。”

任务繁重枯燥,环境恶劣,显然是给新人的“下马威”或“考验”。

林霄看向那角落,灰尘在微弱的光线下如同烟雾般升腾。他脸上立刻浮现出恰到好处的、混合着恭敬、一丝为难却又不敢推诿的复杂表情。

“是,赵大人!学生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语气诚恳,甚至带着点“书呆子”接下艰巨任务时的执拗

“前朝实录草稿?!散佚文档?!信息宝库啊!天助我也!老六雷达全开!这哪是下马威,这是新手大礼包!赵大人,您真是好人!”

赵侍书对他的反应似乎还算满意,又交代了几句注意事项,便转身离开。

林霄走到那堆散发着浓烈霉味的“书山”前,在一张布满灰尘、桌腿似乎都不太稳当的书案前坐下。书案上放着一盏小小的、油迹斑斑的油灯,灯焰如豆,勉强照亮方寸之地。他取出自己带来的普通笔墨砚台,又向旁边一位头发花白、佝偻着背的老书吏讨要了些废纸充当草稿和吸墨纸。

工作正式开始。

他动作算不上麻利,甚至显得有些笨拙。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卷破损严重的卷宗,轻轻吹拂上面的积尘,被呛得连连咳嗽。展开时动作也极其轻柔缓慢,生怕弄坏了脆弱的纸张。他时而凝眉细看,时而提笔蘸墨,在草稿纸上歪歪扭扭地记录着分类编号,然后再极其工整地誊誊抄到正式的册页上。字迹力求端正清晰,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甚至有点过于刻板。

内心却在疯狂运转:

“分类关键词:地方灾情奏报(注意官员措辞和后续批复)…官员弹劾案卷(注意被弹劾者姓名、官职、罪名及最终处置)…军费开支细目(模糊处重点标记,可能是猫腻)…田亩清丈记录(对比不同区域数据异常)…人名网络:这个布政使和那个按察使是同年?这个知府貌似是胡相爷门生的远亲?…事件关联:某地民变前连续三年赋税激增?某卫所将领频繁调动背后是谁的手笔?…”

他像一台高效的信息扫描仪,在那些看似枯燥的文字间飞速攫取有价值的情报。同时,他刻意放慢动作,偶尔“不小心”弄错一张纸的顺序,或是将墨水滴到废纸上,立刻手忙脚乱,然后诚惶诚恐地向旁边的老书吏请教:“王老,学生愚钝,这张关于景泰八年河工开支的副录,似乎该归入‘工部类’还是‘地方财政类’?学生实在拿不准,请您老指点!” 态度谦卑至极。

那姓王的老书吏看了一辈子书库,见惯了形形色色的官员,大多趾高气扬,何曾见过如此谦逊好学的“编修老爷”?虽然觉得这新人有点过于呆板笨拙,但态度实在让人舒心,便也耐着性子指点几句。林霄则一副恍然大悟、感激不尽的样子,将“老实勤勉但稍显愚钝”的人设立得稳稳当当。

几天后,一个意外的机会降临。侍讲学士孙耀宗负责整理一批前朝实录中关于“土木堡之变”前后的争议史料,需要人手去典籍库深处查找核对几处关键记载的原始出处。这工作极其繁琐,要在浩如烟海且分类混乱的前朝文档中大海捞针,耗时耗力不讨好。孙耀宗显然不想亲力亲为,目光在书库内扫视一圈,便落到了正在角落“笨拙”抄写的林霄身上。

“林编修,”

孙耀宗的声音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冷淡,

“听闻你做事细致。本官此处有批紧要史料需核校出处,便在丙字库‘前朝兵事纪要’区域。你且放下手中事务,速去将弘治元年至五年间,所有涉及大同镇军务、瓦剌动向及…嗯…王振(土木堡之变祸首宦官)相关奏报的卷宗,仔细查找一遍,凡有提及‘土木堡’、‘瓦剌使团’、‘边备松弛’等关键语者,悉数抄录副本呈上。务必详尽,不得遗漏。”

任务指向性明确,但范围极大,无异于大海捞针,且涉及敏感历史事件,稍有不慎便可能被扣上“妄议前朝”的帽子。

林霄心中冷笑:“这就开始了?借刀杀人?还是想看我出错?”面上却立刻起身,恭敬应道:“是,孙大人!学生定当尽心竭力,仔细查找!” 没有一丝推诿不满。

他依言放下手头工作,手持一盏光线微弱的小油灯,独自一人踏入典籍库更深处——丙字库。这里的书架更加高大密集,光线更加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更浓重的霉味和灰尘的气息,仿佛尘封了数百年的历史在此沉睡。高大的书架如同沉默的黑色巨人,投下浓重的阴影,行走其间,仿佛在时光的隧道中穿行。

他按照模糊的指示,在迷宫般的书架间艰难摸索。光线昏暗,只能勉强看清书架侧面的模糊标记。就在他转过一个堆满蒙尘卷轴的阴暗角落时,油灯微弱的光芒,堪堪照亮了前方不远处,一个正背对着他的、清瘦而挺拔的身影!

那人身着素雅的月白色直裰,头上是同色的方巾,将乌发包裹得一丝不苟。身形略显单薄,却站得笔直如修竹。此刻,那人正微微踮起脚尖,伸长了手臂,努力地试图从书架最高一层取下一卷厚重的《资治通鉴》,动作间带着一种读书人特有的优雅与专注。

昏黄的灯光勾勒出那人纤细的腰肢线条和微微仰起的、弧度优美的下颌线。虽然只是背影,但那身姿,那气质…林霄的心脏猛地漏跳了一拍!一股强烈的熟悉感瞬间攫住了他!是他?不…是她!那个在书坊中与他纵论古今、在考场外与他有过短暂对视的青衣“少年”——苏婉!

她怎么会在这里?!女扮男装混入翰林院典籍库重地?!

就在林霄惊愕失神的刹那,许是感应到了身后的光线和目光,那身影的动作猛地一顿!如同受惊的鹿,倏然转过身来!

四目相对!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凝固!

昏黄摇曳的油灯光芒下,苏婉那张清丽绝伦的面容清晰地映入林霄的眼帘。眉如远黛,目似秋水,肌肤胜雪,此刻因惊愕而微微睁大的眼眸中,清晰地倒映着跳动的灯火和林霄同样写满震惊的脸庞!那双清澈见底、曾与他侃侃而谈的眸子里,瞬间掠过一丝极其清晰的慌乱和难以置信!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巨石,泛起了剧烈的涟漪!她显然也没料到会在这里,在翰林院的禁地深处,以这种方式,再次遇见林霄!

她颈项光滑如玉,没有喉结的凸起!耳垂白皙纤薄,上面有着极其细微却清晰可见的、针尖大小的耳洞痕迹!一切伪装,在这猝不及防的近距离对峙下,荡然无存!

“是你?”两人几乎同时失声开口,又同时戛然而止!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极度诡异、尴尬和紧张的气氛。

林霄率先反应过来,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目光飞快地扫过苏婉怀中抱着的几卷书和地上散落的几册《通鉴纪事本末》,压低声音,带着巨大的疑惑和试探:“苏…苏兄?你…怎会在此处?” 他刻意保留了“兄”的称呼,为对方留有余地。

苏婉眼中的慌乱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去,快得惊人。强大的自制力让她瞬间恢复了表面的平静。她抿了抿线条优美的唇,没有立刻回答林霄的问题,而是弯下腰,从容不迫地将散落的书册一一拾起,抱在怀中,动作流畅自然,仿佛刚才的失态从未发生。做完这一切,她才直起身,目光坦然地迎向林霄探究的眼神,声音清越平静,听不出太多波澜:“家伯父在此间修撰《会典》,需查阅几册前朝故实。今日他身体微恙,嘱我代劳前来取书。” 解释合情合理,语气自然流畅。

家伯父?翰林院修撰?清流官员!

几个关键信息如同闪电劈入林霄的脑海!瞬间贯通!难怪她能出入书坊,能女扮男装从容不迫,能写出《策问精要》,甚至可能…那宫中的纸条?!她背后的能量,远比他想象的更加接近权力中枢!她是韩宜可的侄女?还是哪位清流大佬的掌上明珠?亦或是其得意门生?

“原来如此…失敬失敬!”林霄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面上努力维持着平静,甚至带上一点“恍然大悟”的书呆子式木讷,“苏…兄博闻强记,见识不凡,令伯父定是学识渊博之士。” 他巧妙地恭维了一句,再次确认对方身份,同时目光下意识地扫过苏婉皓腕内侧的袖口——那里果然用极细的银线绣着一圈精致的兰草暗纹,针脚细密,气韵生动,绝非市井之物。

苏婉微微颔首,算是接受了他的恭维,却无意深谈。她拿起那卷厚重的《资治通鉴》,目光扫过林霄手中油灯和空空如也的双手,清亮的眸子仿佛洞悉了他来此的缘由:“林编修新入兰台,诸事繁杂,不打扰了。典籍库深幽,林编修寻书时,还请留意脚下。” 她微微欠身,动作依旧带着那份属于书香门第的清雅从容,抱着书卷,转身便朝着库房门口的方向走去,背影在昏暗中显得格外挺拔。

林霄站在原地,目送着那抹月白色的身影消失在层层叠叠的书架阴影之中,心绪却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涟漪久久不散。典籍库内重归死寂,只有尘埃在微弱的光线下无声飘落。

身份,终于揭开了神秘的一角。一条极其重要、却又充满未知变数的人脉和信息渠道,就这样突兀地呈现在眼前。

这条“鱼”,究竟是福是祸?在这深不可测的“兰台”水域中,又该如何与之相处、博弈?

他收回目光,重新看向眼前这片幽暗深邃的书海,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手中的油灯,光芒虽弱,却似乎比刚才明亮了些许。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