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 > 第17章 雷霆之问 巧言周旋

第17章 雷霆之问 巧言周旋(2/2)

目录

“那些豪奴恶仆,出行时皆鲜衣怒马,仆从如云,气焰极其嚣张跋扈,动辄对街边小贩、过往百姓打骂呵斥,强买强卖,强占民物,甚至…甚至学生曾亲眼所见,其当街纵马疾驰,踏伤躲避不及的卖菜老农,扬长而去,竟无一人敢阻拦过问!其行径与匪类无异!可…可他们行事时,从不报主家名号,百姓只知其势大,背景深厚,畏之如虎,敢怒而不敢言,更遑论探究其背后之主究竟为何人!学生…学生人微言轻,纵有疑惧,又能向谁问询?”

他巧妙地将最致命的“具体指控”转化为“普遍现象描述”和“忧国忧君”,把自己摆在了一个“因忠君爱国而忧心忡忡、眼见弊端却无力解决、无奈之下只得冒死报警”的赤诚书生位置上。他甚至故意表现出一种书生特有的、对于无法查明“真相”的懊恼和无力感。

“学生…学生只是屡屡在江宁县城内外,目睹此等恶行,心中愤懑难平,夜不能寐!常闻‘主辱臣死’,‘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学生虽微末,亦知此等恶仆之行径,嚣张跋扈,欺压良善,长久以往,必致民怨沸腾,不仅损及勋贵清誉,更损及陛下天威圣德!学生愚钝,无力查究其源,唯有将此深切的忧惧,泣血上陈于陛下御前!恳请陛下圣心独断,明察秋毫,或可遣一心腹得力之人,密访民间,稍加探听,便知学生今日所言,绝非虚妄构陷之词!学生所言,若有半句虚假,甘受千刀万剐之刑,死而无怨!”

这一番话,说得又快又急,情绪饱满,几乎声泪俱下,额头是真的疼,恐惧也是真的,表演也是真的。

核心思想明确无比:现象我看到了,很严重,危害很大,损害您的名声和江山稳定,但具体是谁干的,我没能力查,也不敢乱说,陛下您圣明无比,您自己去查吧!我这是替您着急,替江山社稷着急啊!

说完,他再次重重磕头,伏在地上,身体因为极度的紧张、后怕以及刚才那番激烈表演的透支而无法抑制地微微颤抖着,等待着那最终的、决定生死的审判。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疯狂跳动,仿佛要挣脱胸膛的束缚。

时间一秒秒流逝,殿内静得可怕,只能听到自己粗重的呼吸声和蜡烛燃烧的噼啪声。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那无形的压力几乎要将他压垮。他甚至能想象到朱元璋那深邃的目光正在他头顶盘旋,如同鹰隼审视着爪下的猎物,权衡着是从哪里下口,还是暂时放过。

良久,就在林霄几乎要支撑不住的时候,头顶上方传来一声意味不明的、极轻的哼声。那声音轻飘飘的,却像重锤一样砸在林霄的心上。

“哼,倒是滑头。”

朱元璋终于开口了,声音听不出喜怒,只有一种淡淡的、仿佛看穿一切的嘲弄。他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更没有继续追问具体细节。但这轻轻一句话,听在林霄耳中,却如同天籁之音!

那颗提到嗓子眼、几乎要蹦出来的心,终于稍稍回落了半分,虽然依旧高悬,但至少…暂时过关了!老朱果然更在意的是“蒙蔽圣听”和“潜在威胁”,而不是立刻追究具体是哪一家。自己这把,赌对了!

然而,还不等林霄将这口稍稍松下的气喘匀,朱元璋那听不出情绪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索命的梵音,将他瞬间重新打入冰窖。

“那么,这‘卫所兵制懈怠,边防隐忧’…你又从何得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