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 > 第141章 “粮食比钱财更为重要。”

第141章 “粮食比钱财更为重要。”(2/2)

目录

多谢舒公子相助,三嫂若能离开江东,定会重展欢颜。孙尚香由衷致谢。

曹舒报以温润如玉的微笑。

两个时辰的促膝长谈,曹舒已成功赢得孙尚香信任。他趁势追问江东内情,心怀怨恨的孙尚香倾囊相告。

为表诚意,曹舒在江陵城中为孙尚香置办华宅,并承诺尽快接来徐氏相伴。孙尚香感激不已,对这位才貌双全的公子渐生情愫。

黄昏时分,携礼造访的曹舒意外撞上孙尚香的生辰。自吴国太离世后,这是她首次庆生。烛光摇曳间,孙尚香情难自禁地倚向曹舒......

翌日清晨,当孙尚香现身议事厅时,诸葛恪惊得瞠目结舌——连孙权的亲妹妹都归顺了?看着二人亲密互动,诸葛恪不禁暗叹:孙权当真众叛亲离!

曹舒即将展开的行动,将直击孙权要害!

……

诸葛恪与孙尚香兵败后,三江城已成无主之地。

曹舒命甘宁、蒋钦接管此城,却仍令他们高举诸葛旗号。

拿下诸葛恪与孙尚香只是开始,曹舒真正的目标是重创孙权与刘备,使其沦为待宰羔羊!

此刻,刘备与陆逊正于江夏一带准备最终决战。

对曹舒而言,收网的时机已然临近!

诸葛恪被留在曹舒帐下担任谋士。

曹舒不像孙权那般微操成癖,让文官统兵、武将理政——譬如命诸葛瑾任大将军,张温为骠骑将军,步骘领车骑将军。

这些历史上孙权的神操作,实则是为制衡双方势力,削弱文武官员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

毕竟深耕数十载,庸才亦能成专才。

后世宋朝那套以文驭武的把戏,源头正在孙权此处。

不过孙权尚算明智,未独压武将,而是文武双抑,维持平衡。

曹舒则更为自信,坚持人尽其才:

甘宁擅水战,便助其扩充锦帆军;

鲁肃长于统筹,便任为中枢重臣,仿若曹操麾下的荀彧,毫不介意其曾效力江东。

诸葛恪才思敏捷类杨修,二人皆恃才傲物。

曹舒令其相互制衡——杨修有弘农杨氏为靠山,诸葛恪亦非孤立无援。

其父诸葛瑾虽难相助,但曹营中的琅琊诸葛本家(诸葛诞一脉),必将主动联络,成为其新倚仗。

孙尚香静静守在曹舒身侧,盼着他早日派人前往江东接回三嫂徐氏。

......

江夏城外,刘备大军的粮草正飞速消耗。

此刻刘备终于看透陆逊这些时日的谋划——当荆南四郡陷落时,陆逊全力加固江夏城防,更施行坚壁清野之策,在城中囤积了足供十万大军食用一年的粮草。

刘备军虽挟复仇之志势如破竹,但再高昂的士气终会消退。如今军中已有七成士卒萌生厌战情绪——当初横扫荆南势如破竹,如今却在江夏城下久攻不克,这漫长的僵局正消磨着全军的耐心。

军帐内,谋士向刘备进言:主公,江夏久攻不下,或许该另谋出路。即便是这位智者,面对陆逊的龟缩战术也束手无策。越是简单枯燥的战术,往往越能出人意料地奏效。陆逊精准把握了刘备的焦躁心理,这龟缩战术令刘备日渐焦灼。

刘备闻言沉声道:陆伯言虽是个黄口小儿,但也是害死云长的凶手之一!若此时退兵,岂不让那竖子耻笑?尽管承受着龟缩战术的重压,刘备仍不愿承认现实。不知不觉间,他的心态已然变化——不仅是为关羽复仇,更要为自己争这口气!

汉中之战败于曹舒,下卞之战与曹操莫名休兵,这两场大战刘备未尝一胜,甚至饱尝屈辱。此刻他心中翻涌着一个念头:我打不过曹家父子,难道还奈何不了陆逊这乳臭未干的小儿?在年过半百的刘备眼中,三十余岁的陆逊不过是个不足挂齿的后辈。

这心境恰似后世考场——若平日成绩中庸,输给榜首学子尚可坦然;但若连末流同窗都不及,这般落差最是令人难以释怀!

刘备此刻已近乎失去理智,旁人根本无法劝阻。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不再提及撤军之事。

然而,更坏的消息接踵而至!

马良神色慌张地冲进营帐,向刘备禀报:

“主公,那些蛮族士兵因粮草不足,正在营中 !”

刘备闻言,猛地从座位上站起。

诸葛亮也露出困惑之色:

“我军粮草虽紧,但尚能支撑十日,蛮兵为何现在就生乱?”

马良叹息道:

“督粮官认为我军粮食紧张,从上周起就克扣了蛮兵的粮饷。”

刘备勃然大怒,一拳砸在桌案上:

“督粮官怎会如此愚蠢?”

“蛮兵参战,本就是为粮饷所诱。”

“粮食比钱财更为重要。”

“断他们的粮,这不是逼他们 吗?”

刘备的愤怒不无道理。

当初他拉拢带来洞主、金环三结和木鹿大王时,曾信誓旦旦保证让他们吃饱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