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汴京风云:寒门巨贾 > 第177章 新政契机

第177章 新政契机(2/2)

目录

“其三,”他继续道,“海运发展必将带动造船、航海等相关产业,创造大量就业,缓解流民问题。此乃一举多得之策。”

殿内一片寂静,不少官员面露思索之色。

李纲却拍案而起:“荒谬!与蛮夷通商,有损国体!且商人重利,若见海外贸易利大,必弃农从商,届时田地荒芜,粮产减少,国将不国!”

沈墨轩平静回应:“李尚书多虑了。发展商业与重视农业并不矛盾。相反,商业繁荣可反哺农业。商人获利后多购置田产,农民也可通过售卖农产品获利,此乃良性循环。”

“强词夺理!”李纲怒道。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下官以为,沈参议所言极是。”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年约三十的官员起身发言。此人面容清瘦,目光炯炯,正是新任漕运转运使王安石。

“王转运使有何高见?”范仲淹问道。

王安石向前一步,声音铿锵:“下官以为,沈参议所言尚显保守。开通海运固然重要,但更要紧的是全盘改革漕运制度!”

他环视全场,继续道:“当今漕运,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贪腐横行。不如趁此机会,全盘推翻旧制,设立新的漕运衙门,统一管理漕运、海运事务!”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全盘推翻?王介甫,你好大的口气!”李纲气得胡子发抖,“漕运制度沿袭百年,岂是说改就改的?”

王安石毫不退让:“制度为人而设,非人为制度而生。旧制既已不合时宜,就当大刀阔斧,彻底改革!”

他转向沈墨轩:“沈参议,你既有海外经验,当知西方诸国如何管理海运。据我所知,他们已有专门的航海衙门,统一调度管理,效率远超我朝。”

沈墨轩心中惊讶,没想到这个时代的官员,竟有如此前瞻的眼光。但他也清楚,全盘推翻旧制,势必引起强烈反弹。

“王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他谨慎回应,“但改革需循序渐进,贸然全盘推翻,恐生变乱。”

王安石却激动起来:“沈参议何出此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今朝中保守势力仍存,若不趁新政东风彻底改革,更待何时?”

他拿出一卷图纸在桌上铺开:“看,这是下官设计的漕运改革方案。裁撤现有漕运衙门,设立漕运总督府,统一调度全国漕运、海运;改革税制,取消沿途苛捐杂税,实行一站式征税;招募商船参与漕运,官督商办,提高效率...”

沈墨轩看着那份详尽的改革方案,心中震撼。这个王安石的思路,简直与现代管理制度不谋而合。但其激进程度,也着实令人担忧。

“王大人方案虽好,但裁撤现有衙门,必将触怒既得利益者,阻力太大。”沈墨轩试图劝解,“不如先试点推行,待见效后再全面推广。”

王安石却摇头:“沈参议太过谨慎!改革就是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若事事畏首畏尾,何谈革新?”

范仲淹此时开口:“介甫勇气可嘉,但沈参议所言不无道理。改革确需考虑各方反应。”

王安石急切道:“范公!当断则断!如今陛下支持新政,正是大刀阔斧之时。若错过这个机会,不知又要等多少年!”

沈墨轩看着激动不已的王安石,心中五味杂陈。他欣赏对方的魄力和远见,但也担心其激进作风会适得其反。

“王大人,”他缓缓道,“改革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强行推进,恐生变故,不如...”

“沈参议!”王安石打断他,目光如炬,“我原以为你经商海外,见多识广,必有革新之志,没想到竟如此畏首畏尾!实在令人失望!”

殿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两位都有革新思想的官员,因理念和方法的不同,竟当众争执起来。

范仲淹正要调解,忽听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内侍匆匆入内,在范仲淹耳边低语几句。

范仲淹面色顿变,起身道:“诸位,刚接到急报,淮南漕运枢纽淮安府,发生漕工暴动,漕运已完全中断!”

消息如晴天霹雳,震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王安石猛地站起:“范公,这正是改革的最佳时机!请让下官前往处理,必借此机会推行漕运新政!”

沈墨轩也起身:“下官愿一同前往,协助王大人平息事端。”

范仲淹看着二人,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好!就命你二人为钦差,前往淮安处理漕工暴动,并着手漕运改革。”

他目光严肃地补充道:“但切记,稳定为上,改革次之。万不可激化矛盾,酿成大乱。”

“下官领命!”二人齐声应道。

退出垂拱殿,王安石迫不及待地对沈墨轩道:“沈参议,此乃天赐良机!我们定要借此推行全面改革!”

沈墨轩却眉头紧锁:“王大人,漕工暴动,必事出有因。我们还是先查明真相,再谈改革不迟。”

王安石不以为然:“无论如何,这都是推行新政的良机。沈参议,我希望这次你能全力支持我的方案。”

沈墨轩没有立即回答。他看着王安石眼中炽热的光芒,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这位雄心勃勃的改革者,将会把他们带向何方?

宫门外,一辆马车早已等候多时。见沈墨轩出来,车帘掀开,露出苏芷瑶担忧的面容。

“听说淮安出事了?”她轻声问道。

沈墨轩点头,登上马车:“陛下命我与王安石前往处理。”

苏芷瑶面色微变:“王安石?就是那位力主全盘推翻旧制的王介甫?”

“你也知道他?”

“京城谁人不知?”苏芷瑶蹙眉,“此人锐意革新,但行事过于激进。你与他同行,务必小心。”

沈墨轩苦笑:“圣命难违。”

马车缓缓启动,驶向沈府。苏芷瑶忽然压低声音:“有件事要告诉你,秦昭雪又出现了。”

“什么?她在哪里?”

“今早她派人送来一封信,”苏芷瑶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信中说,淮安漕工暴动并非偶然,背后有人操控。她要你特别小心...新政派内部的人。”

沈墨轩心中一震:“新政派内部?”

“信上没有明说,”苏芷瑶摇头,“但她说,有些人表面支持新政,实则另有所图。”

沈墨轩展开密信,上面只有简短的几句话:“漕工之乱,内有隐情。新政非铁板一块,慎防身边人。”

他抬头看向窗外,京城的街道熙熙攘攘,人人面色如常,仿佛什么都不会发生。

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正在涌动。

远处,王安石骑着马,在一群随从的簇拥下匆匆而过,向着淮安的方向疾驰。

沈墨轩握紧手中的密信,心中升起一个疑问:

这场漕工暴动,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而那个隐藏在新政派内部的阴谋家,又会是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