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道德经》“无为”的修炼(1/2)
我们理解了“无为”,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无为”?
当我们读懂了“无为”的智慧内核,更要让它落地生根,融入柴米油盐的日常才是它存在的唯一意义。
任何光理论不实践的道理都是漂浮着的,王阳明创造了“知行合一”,这是个伟大的词,它不是悬浮的哲学理论,而是一套可套用、可融入到生活里的方法论,从心法到技法,帮我们在繁杂世事中找到从容的节奏。
我们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职场事业”这三点从“心法”到“技法”来落实实践!
一、个人成长:从“填鸭式努力”到“自然式生长”
核心心法
每个人的内在都藏着成长的种子,无需向外拼命抓取、强行填充,我们要做的,是清除焦虑、贪多等障碍,为种子创造适宜生长的土壤与环境。(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内求”)
实操技法
学习修炼法:摒弃“多学一点是一点”的速成执念,遵循“少则得,多则惑”的原则。接下来30天,只选定一个核心学习目标(比如掌握一门软件基础、读懂一本经典),每天投入固定1小时深耕,让知识自然内化,远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更有成效。
目标管理:扔掉让人望而生畏的密集日程表,践行“为无为,事无事”。每天睡前花5分钟,确定次日最重要的3件事,其余事项要么延后,要么果断舍弃,集中精力攻克核心任务,反而能减少焦虑、提升效率。
情绪调节:当焦虑、愤怒等情绪涌来时,别抗拒也别沉溺,践行“虚其心”的智慧。想象自己是一片天空,情绪是飘过的云朵,你只需静静观察它的出现与消散,不给情绪贴标签、不强迫它消失,它自会慢慢平息,就像悉达多“听河”一样!
二、人际关系:从“控制式捆绑”到“滋养式陪伴”
核心心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