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神州沉沦录(2/2)
西南(川渝云贵): 地形同样帮助了幸存者,但信号也警告“雾气有毒”、“山民变异”的消息。有片段提及重庆地下核设施发生了剧烈爆炸,原因不明。
青藏高原: 信号极其微弱,似乎得益于高海拔和地广人稀,鸭首人的活动相对较少,但仍有一个模糊的信号警告:“星空……不再纯净……它们在高原建立了某种……通向天上的巢穴……”
拼凑出的图景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绝望。鸭首人并非简单地占领城市,而是在系统地、有步骤地改造整个大陆的生态,将其转化为适合它们生存而彻底排斥人类的“异界”。人类的抵抗星星点点,各自为战,且被隔绝在信息的孤岛中,正在被这片“活化”的大地逐个吞噬。
“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敌人,而是一整个正在活过来的世界。”老教授通过无线电传来的声音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凝重,“它们的科技,或者说它们的‘存在方式’,本身就是对地球生态的彻底重塑。我们在和自己的家园作战,而家园正在变成地狱。”
荆无棣看着屏幕上那粗略绘制的、标记着无数红点(巢穴)和黑域(信号死区)的神州地图,沉默了很久。这幅沉沦录,沉重得让人难以呼吸。
“我们不能只看着。”他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方舟不能只是一个躲藏的地方。我们必须成为一颗钉子,钉在这片沦陷区的中心!我们要成为信息的枢纽,要尝试联系上那些还在抵抗的‘星火’,哪怕只能给他们送去一点点希望,或者……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丝启发。”
他看向穆婉茹:“婉茹,能否尝试反向增强我们的信号?不是广播,那会暴露。而是定向的、短暂的、模仿它们生物信号特征的脉冲,尝试向那些已确认有抵抗信号的区域,发送简单的加密坐标和问候?就像……黑暗海面上的灯塔,用敌人看不懂的方式,告诉同伴我们的存在。”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一旦被鸭首人破解,方舟将面临灭顶之灾。
穆婉茹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可以尝试。利用‘共鸣干扰器’的原理反向工程,调制出极其短暂、混杂在背景生物噪声中的加密信号脉冲。但这需要极其精确的 tig 和坐标,需要无棣你的感知能力配合,找到它们网络监测的‘盲点’或规律性波动。”
“我来负责。”荆无棣毫不犹豫。他知道每一次深度感知都意味着向非人的深渊滑落一步,但他别无选择。
“图书馆这边,”老教授的声音加入,“我们可以尝试从历史地理和生物学文献中寻找线索。鸭首人的生物改造并非无迹可寻,或许某些古老的生态平衡知识,或者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技巧,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我们会整理所有可能有用的知识,通过无线电分享。”
一个宏大的、近乎悲壮的计划初步形成:方舟作为感知和通讯的暗哨,图书馆作为知识和策略的后方,尝试在这片沉沦的神州大地上,重新编织起一张微弱的信息与希望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