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凤栖梧宦海龙吟 > 第92章 边关急变

第92章 边关急变(2/2)

目录

林夙走到他身边,与他一同望向窗外,声音轻而坚定:“殿下,无论风雨多大,奴才都会在您身边。只要我们君臣一心,未尝不能……杀出一条血路。”

他的话语如同定海神针,让景琰动荡的心绪稍稍平复。是的,不能慌,不能乱。他必须撑住,为了秦岳,为了林夙,也为了他自己,必须在这裂帛之始的乱局中,撑到最后!

接下来的两日,京城仿佛被投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

朝堂之上,关于朔风城是弃是守的争论愈演愈烈。景琰联合了几位以刚直着称的御史和部分中立将领,不断上书,陈说利害,甚至有一次在御前激动地表示,若朝廷不救朔风,他愿亲自前往督战!此举虽被皇帝斥为“荒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东宫的决心,震慑了部分摇摆者。

二皇子党则咬定“弃城保实力”的观点不放,四处散播“太子为一己私利,欲陷国家于危难”的流言。双方角力,呈胶着状态。而皇帝的态度,依旧暧昧不明,只是下令兵部、户部“议定救援方案”,却迟迟不肯下达最终的调兵命令。

在这紧张的局势中,通州那边传来了消息。在老库吏即将被秘密转移入京的前夜,其藏身的民房遭遇不明身份者袭击,幸好周正御史提前安排了人手,双方发生小规模冲突,袭击者被击退,老库吏受了些惊吓,但性命无虞。此事更加印证了林夙之前的判断,对手狗急跳墙,已不惜动用武力消灭证人。他加派了人手接应,务必确保证人安全抵达。

而后宫,崔婉如中毒之事,在冯静等人的暗中调查下,线索似乎指向了一个负责采购花卉的小太监,但没等深入查问,那小太监竟在值夜时“意外”失足落井身亡。线索就此中断。这显然是一次灭口,也让下毒之人的身份更加迷雾重重。周贵妃?张昭仪?或是其他隐藏在暗处的势力?林夙下令,加强对缀锦轩的暗中保护,同时暂停一切与崔婉如的明面联系,以免打草惊蛇。

所有的事情都堆积在一起,压得人喘不过气。景琰明显消瘦了些,眼底带着血丝,但眼神中的意志却愈发坚定。林夙更是忙得脚不沾地,肩伤反复也顾不上了,靠着程太医开的药方强撑着精神,协调各方,处理着如同雪片般飞来的信息和指令。

东宫那支由赵怀安秘密挑选的二十人死士小队,已经准备就绪。他们被分散安置在京城不同的隐秘地点,随时待命。每个人都知道此去的风险,但无人退缩。

就在景琰几乎要按捺不住,准备再次强闯御书房面圣请命时,一个更坏的消息,如同又一记重锤,狠狠砸了下来。

第三日傍晚,又是一匹快马冲入京城,带来了北境最新的军报。

“报——!朔风城外围据点尽失,北狄攻势愈发猛烈!秦岳将军亲冒矢石,登城督战,身中流矢,伤势不明!城中粮草……据信已不足十日之用!”

消息传来,景琰眼前一黑,几乎站立不稳。秦岳受伤!粮草将尽!

“不能再等了!”景琰猛地看向林夙,眼中布满红丝,“父皇若再不下令,我就……”

“殿下不可冲动!”林夙急忙拦住他,“强行逼宫,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必须等一个契机,或者……创造一个契机。”

“契机?哪里还有时间等契机!”景琰低吼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绝望。

林夙目光闪烁,急速思考着。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压低声音道:“或许……我们可以利用通州那边。证人最迟明晚便能入京。只要证人一到,与杜先生提供的线索相互印证,我们便能立刻发动对二皇子党的弹劾。届时,朝堂震动,陛下必然分神,甚至可能对二皇子产生疑虑。趁此机会,殿下再联合众臣,全力进言救援朔风城,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很多!”

景琰一怔,随即明白了林夙的意图。这是要将漕运案与边关危机捆绑在一起,利用扳倒二皇子党的政治风暴,来推动军事救援!风险极大,但……这或许是眼下唯一能破局的方法了。

“好!”景琰咬牙,“就按你说的办!通知柳文渊和我们在都察院的人,准备好弹劾奏章,证人一到,立刻发动!”

“是!”林夙领命,眼中寒光一闪,“另外,奴才建议,让赵怀安的死士小队,明日一早就化整为零,分批出城,在北境方向秘密集结待命。一旦朝廷最终决定救援,他们或可混入援军之中,若救援不力……他们就是接应秦将军的最后希望。”

景琰重重地点了点头。这是孤注一掷了。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明晚证人的顺利入京,以及随之而来的雷霆一击上。

夜色深沉,东宫书房的灯光,再次亮至天明。

第四日,天空阴沉,仿佛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

朝堂之上,气氛比前几日更加压抑。朔风城最新的危急情况,让主张弃城的声音暂时减弱了几分,但救援的具体方案依旧争论不休。皇帝的脸色也更加难看,显然北境的坏消息和朝堂的争吵让他心力交瘁。

景琰按捺住内心的焦灼,没有再强行出头,只是冷眼观察着二皇子党徒的表演,等待着那决定性的时刻到来。

林夙坐镇东宫,如同一个精准的枢纽,接收并发出着一条条指令。通州证人已安全进入京畿范围,正在最后一段秘密路线上。柳文渊等人已准备好犀利的弹劾文稿。赵怀安回报,死士小队已按计划,分批潜出京城。冯静则送来消息,后宫似乎因为崔才人病情稳定(得益于程太医的精心调理和林夙之前安排的饮食调整)而暂时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暗地里的探查并未停止。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待证人入京,那根点燃炸药的引线。

然而,就在这箭在弦上的关键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发生了。

午后,三皇子萧景哲罕见地主动来到东宫拜访。

他依旧是一副温文尔雅的模样,言辞恳切,表示对朔风城的战事和太子兄长的忧心“感同身受”,并“无意中”提及,他母族一位在户部任职的远亲,发现近期有一批本该发往北境的常规军械补给,流程上似乎有些“小小的迟滞”。

这话说得云山雾罩,但景琰和林夙都听出了其中的意味——三皇子在暗示,二皇子党可能不仅在救援问题上使绊子,甚至在常规的军械补给上也动了手脚,加剧了朔风城的困境!而他,似乎愿意提供一些“帮助”。

萧景哲是真心相助,还是想趁机搅浑水,火中取栗?他的示好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目的?

景琰客套地应付走了萧景哲,眉头紧锁。

“夙,你怎么看?”他问林夙。

林夙沉吟道:“三皇子此人,无利不起早。他此举,或许是看出二皇子此番难以脱身,想趁机落井下石,并卖个人情给东宫。他提供的线索,未必是假,但需小心验证,以防是他设下的圈套。”

景琰点了点头:“无论如何,先记下。当前首要,还是今晚证人之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等待变得格外漫长而煎熬。

夜幕终于降临,京城华灯初上,掩盖了白日里的紧张与喧嚣。

东宫书房内,烛火摇曳。景琰和林夙相对无言,都在侧耳倾听着外面的动静。按照计划,证人应该在戌时前后被秘密送入城内一处安全屋,然后消息会立刻传来。

戌时过了……

亥时也过了……

子时的更鼓敲响,外面依旧一片寂静。

一种不祥的预感,如同冰冷的毒蛇,缠上了两人的心头。

“不对……”林夙猛地站起身,脸色煞白,“按时间算,早该到了!一定是出了意外!”

就在他话音刚落的瞬间,书房门被猛地撞开,赵怀安浑身浴血,踉跄着冲了进来,他左臂无力地垂下,显然受了重伤,脸上满是血污和惊怒。

“殿下!林公公!”赵怀安的声音嘶哑而急促,带着绝望,“我们……我们中了埋伏!接应队伍在城西三十里的黑风林遭到大批高手伏击!对方早有准备,我们……我们的人死伤惨重!老库吏……老库吏被乱箭射杀了!”

仿佛一道惊雷在脑海中炸开。

景琰和林夙同时僵在原地,脸上瞬间失去了所有血色。

证人……死了?

他们布局多日,寄予厚望,足以扳倒二皇子的关键证人……就这么没了?

所有的谋划,所有的希望,在这一刻,随着赵怀安带来的噩耗,轰然崩塌!

窗外,夜风呼啸,仿佛传来敌人得意的冷笑。

景琰缓缓抬起头,看向林夙,眼中是一片死寂的荒芜,以及在那荒芜之下,即将喷薄而出的、毁灭一切的烈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