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基石与回响(2/2)
“同时,”埃里克补充道,滑动着平板上的邮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和《美国医学会杂志》(JAA)的编辑也发来了问询函,希望了解这项技术的更多细节,并邀请我们就此撰写更深入的综述或观点文章。”
国际顶尖期刊的橄榄枝,接踵而至。
工作站的会议室里,气氛再次变得严肃而热烈。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国际关注和约稿,团队需要做出审慎的抉择。
“《柳叶刀》的转载提议,必须接受。”林默首先定下基调,“这是将技术推向国际舞台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那NEJ和JAA的邀请呢?”苏晚晴问。
“NEJ的邀请,我们可以回复,待病例积累到一定数量,并有更长期的随访数据后,会考虑提交更完整的临床研究报告。至于JAA,”林默看向众人,“我们可以撰写一篇视角更宏观的文章,聚焦于‘技术创新如何解决公共卫生挑战——以中国尘肺病外科治疗为例’,这符合JAA的定位,也能提升星火计划的国际能见度。”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团队立刻行动起来,与《柳叶刀》方面接洽授权转载事宜,并开始构思给JAA的文章框架。
荣誉与关注的背后,阴影并未散去。康拓的刘天雄在得知《中华心胸外科杂志》发表以及《柳叶刀》即将转载的消息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意味着林默的技术和其背后的瑞泰器械,将获得难以撼动的学术公信力。
他加紧了活动,一方面通过王副院长等渠道,试图在院内后续的资源分配上给杂交中心设置障碍;另一方面,则动用水军,在网络上散布新的谣言,这一次,他们不再直接攻击技术,而是扭曲林默团队接受瑞泰捐赠和设备支持的初衷,暗示其“崇洋媚外”,质疑其为何不扶持“国产”的康拓。
然而,这一次,这些伎俩的效果大打折扣。有了国内顶级杂志的背书的和国际顶级期刊的认可,公众和业内同行对林默团队的信任度大大增强,那些捕风捉影的指控,显得越发无力。
龙泉工作站里,灯火通明。团队成员们怀着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干劲,一边继续着救死扶伤的临床工作,一边应对着来自国际学术界的橄榄枝和暗处射来的冷箭。
林默站在手术室的窗前,看着窗外龙泉的夜色。他知道,《中华心胸外科杂志》的发表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这簇在龙泉点燃的星火,借助国内外的学术东风,形成燎原之势,烧熔横亘在技术普惠之路上的所有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