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神级外科:从边境医生开始 > 第144章 扎根与深耕

第144章 扎根与深耕(1/2)

目录

老周的恢复情况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术后第五天,他已经可以脱离呼吸机,在搀扶下进行短时间的床旁活动。虽然呼吸依旧比常人费力,但那种濒死的窒息感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能够相对顺畅呼吸的轻松。他浑浊的眼睛里重新有了光亮,看着林默时,充满了近乎虔诚的感激。

这个活生生的成功案例,比任何论文和数据都更有说服力。它不仅坚定了团队的信心,更在龙泉市第一医院乃至整个龙泉地区的尘肺病患者群体中,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家属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恳求,希望能得到林默的救治。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期盼,以及眼前这独一无二的、集中了大量终末期尘肺病患者的“天然研究宝库”,林默做出了一个决定。

“我们暂时不走了。”他在团队内部会议上宣布。

苏晚晴对此并不意外,她早已开始着手规划延长停留的后勤事宜。张浩、赵德明等人更是跃跃欲试,能亲身参与并完善一项开创性术式,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林氏肺单元功能性重塑术,目前仅有一例成功,远未成熟。”林默语气严谨,“我们需要更多的病例来验证其有效性、优化操作流程、明确不同亚型患者的适应症边界,并建立可靠的长期疗效评估体系。龙泉,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和最迫切的需求。”

他看向胡一山:“胡主任,需要你和医院的支持。我们要建立一个临时的‘终末期肺病杂交治疗技术龙泉工作站’。”

胡一山激动得几乎要落泪,这意味着龙泉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林主任,您放心!医院上下一定全力配合!要人给人,要场地给场地!”

接下来的工作迅速铺开:

病例筛选与数据库建立:陆青屿主导,与胡一山团队合作,开始对医院内及周边地区登记在册的终末期尘肺病、肺气肿患者进行系统性筛查。利用初步确立的适应症标准,筛选出潜在适合手术的患者,并建立详细的电子病历数据库,包括完整的影像学资料、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等,为后续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