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神级外科:从边境医生开始 > 第140章 全球注视下的柳叶刀(上)

第140章 全球注视下的柳叶刀(上)(2/2)

目录

“开始建立操作孔道。张浩,注意保护膈神经。”

“陆博士,调出左下叶目标区域导航图。”

“赵德明,准备第一个靶区大疱的减压。”

林默的指令简洁明确。他的双手在胸腔镜的引导下,如同最精密的机械臂,开始在那些看似绝望的“废墟”上,进行着小心翼翼的“绘图”工作。

他避开那些脆弱不堪的血管,精准地找到第一个目标肺大疱,用电钩小心地切开一个窗口,释放出里面滞留的气体。随后,他并没有像传统术式那样将其切除,而是利用特制的内镜抓钳,巧妙地将其塌陷的囊壁向外翻开、塑形,如同一个微型的“帐篷”。

“看这里,”林默的声音在手术室和直播频道中同时响起,他用器械尖端指向大疱深处一个不起眼的、颜色略深的区域,“残余的健康肺泡簇,血供尚存。我们的目标,是把它‘请’出来,安置在这个新的‘支架’下。”

接下来的操作,精细到了毫米级别。林默使用比头发丝还细的可吸收缝线,开始将那些被解放出来的微小健康肺组织,与塑形后的大疱壁进行吻合、固定。这需要极其稳定的手法和对组织特性深刻的了解。屏幕前,无数专家屏住了呼吸,这种大胆的设想和超凡的技术结合,让他们感到震撼。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林默的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被巡回护士及时擦去。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凝聚在指尖和屏幕上,外界的一切仿佛都已消失。他时而快速果断地处理血管,时而凝神屏息地进行最精细的缝合,如同一个在微观世界里创作的艺术家。

手术室外,苏晚晴紧盯着监控屏幕和直播反馈。她看到在线人数已经突破五千,评论区里充满了各种语言的惊叹和专业提问。她也看到了几条来自熟悉Id的留言——有王副院长那一派系的人带着审视意味的观望,也有康拓方面人员看似客气实则尖锐的关于“器械选择”的疑问。她冷笑一声,将这些信息默默记下。

手术进行了三个小时,林默成功完成了左肺下叶第一个“功能单元”的重塑。监护仪显示,老周的氧合指数已经有了细微但明确的改善!

“左侧第一阶段完成。”林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冷静,“准备右侧。”

全球直播的镜头下,柳叶刀继续它的征程。挑战,远未结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