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再见仍是心上人 > 第112章 严苛的“导师”

第112章 严苛的“导师”(2/2)

目录

没有时间自怜自艾。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所有翻腾的情绪,拿起内线电话,用尽可能平静的声音通知小组核心成员:“五分钟后,三号会议室开会,顾总对框架提出了修改意见,我们需要立刻调整。”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当林小溪将顾言琛的批注投影出来时,几位组员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这要求也太高了吧?这只是一个框架啊!”年轻的小杨忍不住抱怨。

“数据来源要换?那个机构的报告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才拿到……”

“细分市场量化模型?一周时间怎么可能完成……”

抱怨和畏难情绪在小小的会议室里弥漫。

林小溪敲了敲桌子,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抱怨解决不了问题。顾总的要求就在这里,标准就在这里。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讨论难度,而是如何拆解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它。”

她开始一条条分析批注,分配任务。谁负责重新核实数据来源,谁负责补充消费行为调研,谁负责搭建他指定的那个细分市场的量化分析模型雏形……她条理清晰,目标明确,仿佛刚才那个在工位前几乎情绪失控的人不是她。

只有她自己知道,藏在会议桌下的手,指甲已经再次深深嵌入了掌心。

会议结束,已是晚上八点。组员们带着沉重的任务各自回到工位继续奋战,或者回家远程工作。林小溪则留在了办公室,她负责的部分最复杂,也最需要静心思考。

偌大的办公区,只剩下她这一盏孤灯。

她重新泡了一杯茶,不是咖啡,是极浓的绿茶,苦涩的味道能让她保持清醒。茶水滚烫,白色的水汽氤氲上升,模糊了眼前屏幕上的红色批注。

她抿了一口,极致的苦涩在舌尖炸开,顺着喉咙一路蔓延下去,像极了她此刻的心情。苦涩,却带着一种提神醒脑的刺痛感,强迫她集中精神。

她开始按照他的要求,重新梳理逻辑链条。翻阅大量的行业数据库,寻找更权威的数据来源,联系可能提供帮助的同行或专家。对于那个量化模型,她几乎是从零开始,查阅各种建模方法,尝试着将模糊的市场感觉,转化为冰冷而精确的数字和图表。

时间在键盘敲击声和鼠标点击声中悄然流逝。

窗外的灯火渐渐稀疏,夜越来越深。

偶尔停下来活动僵硬的脖颈时,她会看着屏幕上那些红色的批注发呆。他的用户名缩写“G.Y.c.”静静地挂在批注栏里,像一个无声的监督者。

她想起过去,她若是熬夜学习,他总会陪着她,有时是在图书馆,有时是在他租的小公寓里。他会给她热牛奶,会强行关掉她的电脑催她睡觉,会把她冰凉的手脚捂在自己怀里,用带着睡意的沙哑声音说:“别太拼了,我的小溪不需要那么累……”

那些温暖的片段,如今回忆起来,却像隔着毛玻璃,模糊而不真实,带着一种恍如隔世的悲凉。

她甩甩头,将那些不合时宜的、软弱的回忆驱散。现在的她,没有资格怀念温暖。她必须独自面对这份冰冷和严苛。

眼眶因为长时间盯着屏幕而干涩发酸,她滴了几滴眼药水,闭目休息了片刻,然后再次睁开,投入到无尽的数据和逻辑之中。

她必须完成。

必须做到他要求的标准。

不仅仅是为了项目,为了工作,似乎更是为了证明什么——向他也向自己证明,这三年,她并没有停留在原地,她可以成长,可以承受,可以……不再依赖任何人。

直到凌晨时分,她才将修改后的部分整理出雏形,发给了负责具体执行的组员,并附上了详细的说明和要求。

关掉电脑,办公室陷入一片黑暗和寂静。

她疲惫地趴在桌子上,额头抵着冰凉的桌面,全身的力气仿佛都被抽干了。浓茶的提神效果早已过去,只剩下深入骨髓的疲惫和那萦绕不散的苦涩余味。

她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与顾言琛的这场“无声的较量”,在她按下第一封邮件发送键的时候,就已经拉开了帷幕。而她,除了迎战,别无选择。

当晨曦微露,林小溪带着一身疲惫离开公司时,她并不知道,几个小时后,她提交的修改版框架,将迎来顾言琛更加迅猛、直指战略核心的第二轮“拷问”。而这一次,她被迫翻开的,不仅是专业的书籍,还有那本尘封着过往、扉页上写着“致我的小溪”的战略管理经典。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