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山东军区的发展(2/2)
黎昱哈哈一笑:“司令员,我也舍不得同志们啊。不过中央调我去山西,也是工作的需要。谢福治同志军事能力比我强,有他帮你参谋,你在前面打仗更能放开手脚。这是中央对山东工作的加强,是好事,”他收敛笑容,正色道:“还有,你看后面,薛桥和曾大山这两位同志,是中央给我们派来的‘财神爷’啊。山东这么大摊子,光会打仗不行,还得有钱有粮,有稳固的后方。”
肖桦插话道:“确实如此。我们现在的控制区人口超过千万,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必须跟上。薛桥同志搞工商业、对外贸易是行家里手,曾大山同志管财政、税收也是一把好手。他们来了,我们就能把根据地的经济脉络理顺,到时候,咱们的兵工厂、被服厂、医院才算真正有了根基。”
张百川深深吸了口气,走到门口,掀开厚厚的棉布门帘。冬日的寒风立刻灌了进来,他望着外面,缓缓道:“根基……说得对。以前咱们是流动作战,打了就走,根据地也是打下一块算一块。现在不同了,歼灭了鬼子第32师团,鲁南、鲁中连成一片,我们有了相对稳固的大后方。下一步,就是要让这根基扎得更深,更牢。”
他转回身,眼神扫过三位战友:“扩编八个旅,可这二十多万人每天要吃饭,要穿衣,枪炮要弹药,伤员要药品。光靠缴获,长远不了。延安要求我们建立起强大的根据地,这‘强大’二字,分量不轻啊。”
黎昱站起身,走到他身边:“所以,当前的头等大事,除了部队的整编和训练,就是全力支持薛桥、曾大山两位同志,把根据地的经济搞上去。恢复生产,发展贸易,建立我们自己的金融体系。只有经济稳固了,我们大军才不是无根之萍,才能经得起更大风浪。”
陈榘补充道:“军事上也不能松懈。土桥一次这次吃了大亏,绝不会善罢甘休。虽然他短期内可能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但小股部队的骚扰、特务的渗透、经济上的封锁,肯定会变本加厉。我们的部队整编、根据地建设,都要在应对这种复杂斗争环境下进行。”
“老陈考虑得周到。”张百川点点头:“通知各旅,整编期间,警戒级别不能降。尤其是与新编旅接防的区域,要严防鬼子钻空子。另外,通知敌工部,加强对济南、青岛等日军重兵驻防城市的情报搜集,我要随时掌握土桥一次的动向。”
“好,我马上安排。”陈榘应道。
肖桦拿起笔记本:“关于欢迎和安置新来的同志,以及召开根据地经济工作会议的事情,政治部会尽快拿出方案。”
指挥部里的灯光一直亮到后半夜。张百川和黎昱、陈榘、肖桦四人,对着地图和文件,将扩编、经济、防御、情报等千头万绪的工作,一条条理清,一项项部署。他们之间没有客套寒暄,只有基于共同目标和深厚信任的高效协作。一旦决定,便坚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