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心理侧写师(1/2)
冰冷的蓝光从巨大的全息界面流淌而下,映照着“獬豸”那张毫无波澜的脸。他站在网域巡捕指挥中心的核心区域,四周是低声嗡鸣的服务器阵列和忙碌穿梭的技术人员,但他身周仿佛存在一个无形的屏障,将所有的喧嚣隔绝在外。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电子设备特有的焦灼气味,还有一种更隐晦的、属于绝对权力掌控者的冰冷威压。
张澈的“自杀”案报告已经以最高效率结案,官方档案里又多了一起无关紧要的、被愧疚压垮的悲剧。但獬豸的指尖在悬浮的操作界面上轻轻划动,调出的却是另一份加密等级极高的内部简报。简报内容详尽记录了张澈死亡前后其个人数字足迹遭受的精准、冷酷且极具羞辱性的操控。这不是随机犯罪,也不是普通的商业间谍行为。这是一种处刑,一场精心策划、节奏分明的社会性抹杀。
“报告。”一个平静的女声在他身后响起。
獬豸没有回头,只是微微颔首。来人是网域巡捕行为分析部的首席心理侧写师,代号“分析师”。她年纪不大,但眼神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静与锐利,仿佛能穿透一切伪装,直视人心最幽暗的角落。她穿着一身合体的制服,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整个人像一把打磨光滑的精密工具。
“对于‘幽灵’,你有结论了?”獬豸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在这片科技感十足的空间里回荡。
分析师走到他身侧,调出自己的数据板,与中央全息界面连接。瞬间,界面上张澈杂乱的数据流旁边,开始浮现出大量新的图表、概率模型和关键词关联图。
“是的,长官。”分析师的声音没有任何情绪起伏,如同在陈述一个物理定律,“目标,男性,年龄在二十八至三十五岁之间。拥有极高的智力水平,逻辑思维缜密,具备顶尖的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知识,很可能是科班出身,且有多年实战经验。”
全息界面上,代表着黑客行为模式的数据点被连接起来,勾勒出一个模糊却清晰的轮廓:攻击手法的老辣、对系统漏洞的精准利用、行动中表现出的惊人耐心和计划性。
“继续。”獬豸的目光扫过那些数据,像鹰隼审视着猎物留下的蛛丝马迹。
“目标的动机核心是复仇。”分析师加重了这两个字,同时界面上弹出张澈与林雪事故关联的时间线,以及张澈死后那笔不明汇款被曝光的关键节点,“仇恨是其行动的主要驱动力,强烈、持久,且带有显着的个人化色彩。他对张澈的惩罚,远超过必要的灭口或威慑,更像是一种…仪式性的宣泄。他需要看到目标痛苦,需要确认目标的毁灭。”
界面上开始出现情绪分析的波形图,模拟出黑客在操控张澈生活时可能体验到的情绪波动——一种冰冷的、近乎残忍的满足感。
“他熟悉我们的办案流程,甚至可能熟悉张澈所在部门的安全协议。我高度怀疑,他有过在类似系统内工作的经历,或者…曾经是我们的一员。”分析师停顿了一下,观察着獬豸的反应。后者依旧面无表情,但眼神深处似乎有某种东西微微闪动了一下。
“依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