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 > 第164章 初啼之后的涟漪

第164章 初啼之后的涟漪(1/2)

目录

“幽灵面纱-I型”在“堡垒”测试中的成功,如同一块投入绝对平静湖面的石子,尽管719厂极力控制其影响范围,但某些细微的涟漪,依旧不可避免地开始向外扩散。这不再是实验室内部的欢呼,而是技术突破本身所蕴含的能量,开始扰动更广阔的现实层面。

涟漪一:内部信心的重塑与野心的滋长

测试成功的详细报告(脱敏版)在719厂核心骨干层面传达后,带来的震撼是空前的。此前,许多人对于“深羿”项目的认知,仍停留在“高风险、高不确定性、远期可能”的层面。“幽灵面纱”原型机那实实在在的20分贝衰减和区域性电磁静默效果,无疑给所有人注入了一剂强效的兴奋剂。

赵磊在看完报告后,久久不语,最终对陈北玄感叹道:“北玄,我们可能……真的打开了一扇不得了的大门。” 他脑海中已经开始不自觉地将“幽灵面纱”与“后羿”装甲、“苍穹”蜂群进行各种组合推演,构想着一套近乎无懈可击的立体防御体系。

苏桐和崔浩则更加务实,他们立刻召集团队,开始规划“幽灵面纱-II型”的研发重点:缩小体积、降低能耗、提升响应速度、增强环境适应性,并着手研究如何将这种技术模块化,以便未来能集成到“麒麟”平台或关键固定设施上。

甚至连一直专注于“巡天”和“玄鸟”的团队,也受到了这股信心的鼓舞。季岚发现,当她再去协调理论支持或计算资源时,遇到的阻力明显变小,其他项目组更愿意为这个已经证明其潜力的“深羿”项目提供便利。一种“我们正在创造历史”的集体使命感与隐隐的兴奋感,在719厂内部悄然弥漫。

陈北玄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情绪的变化。他在一次高层会议上及时敲打:“成功值得肯定,但必须清醒!‘幽灵面纱’仅仅是原理验证,距离实战应用还有万水千山。它的出现,不是让我们可以高枕无忧,而是意味着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面临的挑战更严峻!任何自满和冒进,都可能让我们万劫不复!”

涟漪二:战略层面的“模糊感知”与试探

尽管“堡垒”测试的保密工作做到了极致,但一个能够瞬间将特定区域雷达信号削弱20分贝的“东西”的存在,其本身就不可能完全不留痕迹。

林雪的情报网络监测到一些极其隐晦的异常动向。某个大国部署在西太地区的几型先进电子侦察平台,其日常巡逻和侦测的Pattern(模式)发生了微妙的改变,加强了对特定频段、特定类型“背景噪声”和“瞬时信号消失”现象的记录与分析。对方似乎并未明确知道“幽灵面纱”的存在,但他们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侦测能力,隐约“感觉”到了电磁环境中出现了一种无法用现有知识完美解释的“异常扰动”。

同时,在几个非官方的国际防务技术论坛上,开始出现一些语焉不详的讨论帖,内容涉及“新型主动隐身技术的前沿猜想”、“基于超材料的动态电磁环境塑造”等,其中一些描述,与“幽灵面纱”的部分特征有着令人不安的相似性,虽然大多是基于理论的外推和想象,但方向的准确性让林雪团队高度警惕。

“他们像嗅觉敏锐的猎犬,虽然还没看到猎物,但已经闻到了风中一丝不寻常的气味。”林雪向陈北玄汇报,“可以预见,他们接下来会动用更多资源,试图定位和识别这丝气味的来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