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应力信标的微光(2/2)
这个细微的关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季岚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再试一次!精确控制应力,制造一个有规律的、微小的交变应力场!把所有的数据,包括所有我们认为无关的环境参数,全部记录下来,进行最高精度的关联性分析!”
实验重复进行。这一次,他们不再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叩问”。当那经过精密控制的、幅度仅有毫牛级别的交变应力,作用于薄膜时,超级计算机开始对海量的量子数据和环境数据进行疯狂的关联运算。
数小时后,一个被淹没在万亿比特数据海洋中的、极其微弱但却稳定存在的 **“关联峰”** ,终于在复杂的算法处理后,如同海底火山般,缓缓浮现在屏幕上!
它很弱,信噪比低得可怜,但它确实存在!并且,其变化规律与施加的交变应力,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成功了!我们探测到了!”量子实验室里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欢呼。尽管这只是在实验室极端理想条件下,对自身施加应力的探测,距离探测遥远目标还差十万八千里,但它证明了“应力关联量子信标”的核心物理原理——应力与量子态关联之间的确存在可探测的通道!
**第三关:现实的“铁砧”。**
原理验证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团队需要面对的是残酷的现实环境。
如何将薄膜可靠地“标记”到高速移动的敌方目标上?(炮弹沉积?无人机喷涂?这些都需要全新的投射载体和工艺。)
如何在地面复杂的环境噪声(地磁波动、无线电干扰、温度变化)和大气衰减中,实现远距离的量子信号读取?
如何保证这种“标记”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记沉重的“铁砧”,考验着这个新生技术的生命力。
但此刻,没有人畏惧。因为那束来自量子世界的微光,已经真切地穿透了迷雾,照亮了前路。
陈北玄在收到详细的实验报告后,沉默了足足一分钟。他能想象到那隐藏在冰冷数据背后的、无数个不眠之夜和濒临绝望后的狂喜。
“很好。”他的回复依旧简洁,却重若千钧,“这意味着,我们推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门后的世界或许依旧黑暗,但我们手里,已经有了第一支火把。”
他指示:“‘玄鸟’项目正式进入第二阶段。目标:在一年内,实现百米级、模拟动态目标上的应力关联信号探测验证。集中所有资源,攻克标记投射与远距离读取的技术瓶颈。”
应力信标的微光,虽然微弱,却仿佛蕴含着撕裂旧时代战争迷雾的磅礴力量。在这束光的指引下,“玄鸟”这只承载着无限可能的神鸟,正抖落雏羽上的露水,准备迎接更加广阔,也更加凶险的天空。量子战争的序幕,或许就将由这微不足道的一束微光,悄然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