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 > 第81章 国际防务展的邀请函

第81章 国际防务展的邀请函(1/2)

目录

时光如水,悄然流逝。距离“麒麟”平台横空出世并逐步列装部队,又过去了五年。这五年间,“麒麟”车族日益壮大,QN系列多个型号已在中国陆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卓越性能在多次重大演习和跨区机动中得到了充分验证。而基于“麒麟”平台衍生出的外贸型号“沙龙野牛”,也以优异的性价比和可靠的性能,成功进入了数个友好国家的装备序列,赢得了不俗的口碑。

五年后的719厂,规模早已今非昔比,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麒麟工业集团”,下辖多个专业子公司,业务范围覆盖了先进陆装研发、核心部件制造、甚至涉足了民用特种车辆和新能源领域。陈北玄作为集团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肩上的担子更重,目光也投得更远。

这天,一份装帧精美、来自欧洲某顶级国际防务展的官方邀请函,被送到了陈北玄宽大的办公桌上。邀请方以极其恳切的语言,邀请“麒麟工业集团”携其最新产品,参加本届展会,并为其预留了核心展区的最佳位置。

这并非“麒麟”首次收到国际展会的邀请,但此次的规格和诚意明显不同以往。以往,中国参展的装备多以轻武器、无人机、防空导弹等为主,像“麒麟”这样的重型主战平台,因其敏感性和技术保密要求,极少在如此级别的国际舞台上公开亮相。

集团内部对此产生了分歧。

以新任总经理(由原生产副总提拔)为代表的保守派认为:“‘麒麟’的核心技术仍然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如此近距离地向全世界展示,尤其是向潜在的竞争对手展示,风险太大。技术细节可能被窥探,性能参数可能被分析,得不偿失。”

而以外贸公司和市场部为代表的激进派则主张:“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陆军装备真正实力的舞台!能够极大提升‘麒麟’品牌和国际影响力,为后续开拓更高端市场铺平道路。我们不能永远待在‘舒适区’,必须敢于亮剑!”

争论的焦点在于:去,还是不去?如果去,展示什么?展示到什么程度?

陈北玄没有立刻表态。他拿着那份邀请函,走到办公室那面巨大的落地窗前。窗外,是集团总部园区,绿草如茵,现代化的研发大楼矗立,远处试验场上,隐约可见新型号测试车的身影。这里,早已不再是那个为生存而挣扎的719厂了。

他思考的,不仅仅是商业利益和技术风险。

这五年,国际格局风云变幻,暗流涌动。那个曾在总参会议上被提及的、代号“NGGDP”的对手下一代平台,据零星情报显示,已接近完成,其部分性能指标确实带来了压力。一些地区性摩擦背后,也总能感受到某些大国操纵的影子。军贸,从来都不只是生意,更是国家间战略博弈的延伸。

“这是一个信号。”陈北玄转过身,对等待他决策的管理层说道,“邀请我们,本身就说明,国际社会已经无法忽视‘麒麟’的存在和影响力。回避,不会减少关注,反而可能引发更多猜测和误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