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 > 第75章 走向世界的门槛

第75章 走向世界的门槛(1/2)

目录

就在“麒麟”平台在国内部队的试用反馈不断优化、小批量生产稳步推进之际,一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议题,被摆上了高层会议的桌面——“麒麟”平台及其衍生型号的对外军贸可能性。

这并非空穴来风。随着“麒麟”项目有限信息的逐步释放,以及其在极端环境测试和部队试用中展现出的卓越性能(尽管细节保密,但一些宏观特点和优势难以完全掩盖),国际军火市场和一些与中国关系友好、且有装备更新需求的国家,已经投来了关注的目光。几个传统上购买中国武器装备的国家,更是通过外交和军方渠道,进行了非正式的探询。

总装备部牵头,召集了外交部、商务部、国防科工局以及719厂的代表,召开了一次关于“麒麟”军贸出口可行性的内部研讨会。陈北玄作为技术总师,也出席了会议。

会议的气氛谨慎而复杂。

商务部的一位司长首先发言,他强调了军贸的战略意义:“……军贸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国家战略的延伸。成功的军贸可以巩固盟友关系,获取宝贵的外汇,分摊研发成本,并能通过用户的实战检验,反哺我们自身装备的发展。‘麒麟’如果能够走向世界,其意义将十分重大。”

但他的话立刻引来了负责装备安全的官员的强烈担忧:“‘麒麟’集成了我们大量最新的技术成果,包括电传动、新型复合材料、先进车辆电子架构等。这些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一旦出口,存在技术扩散和被仿制的巨大风险!甚至会危及我们自身的战略优势!”

外交部的代表则从地缘政治角度提出了考量:“向哪些国家出口?出口何种配置?这需要极其精细的政治和外交权衡。必须避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引发不必要的军备竞赛和国际舆论压力。”

争论的焦点,迅速集中到了两个核心问题上:一,能否出口?二,如果能,出口什么?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落在了陈北玄身上,等待着他从技术角度给出关键意见。

陈北玄沉吟片刻,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开口:“各位领导,从技术层面看,‘麒麟’平台确实具备对外出口的潜力。其模块化、通用化的设计理念,本身就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提供了可能。”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技术梯度释放与配置差异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