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钢铁巨兽的初舞(1/2)
第二次整车联调的成功,如同一剂强效的兴奋剂,注入了719厂的每一个角落。消息无法完全封锁,那台在测试场上平稳飞驰、颠覆了所有人对坦克认知的验证平台,成为了工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传奇。一股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在厂区内悄然升腾。
然而,陈北玄和他的核心团队,却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基础的电传动系统验证通过,仅仅是“麒麟”项目长征路上的一个关键节点。接下来,他们需要将这个强大的“心脏”和“大脑”,与一个真正为未来战场设计的躯体相结合,进行更接近实战环境的综合性能验证。
周卫国的办公室再次成为了决策的中心。桌上摊开的,是陈北玄提交的下一阶段方案——《“麒麟”全尺寸功能样机研制与综合试验大纲》。
“全尺寸样机?”周卫国看着方案首页那恢弘的构想图,倒吸一口凉气。图上不再是那个基于59式车体修修补补的验证平台,而是一个线条凌厉、布局紧凑、充满了未来感的全新坦克底盘。低矮的轮廓,大倾角的复合装甲,一体化的炮塔座圈,以及尾部明显为电传动系统优化的动力舱布局,无不彰显着其跨越时代的设计。
“是的,厂长。”陈北玄语气坚定,“验证平台证明了我们动力和控制系统路线的正确性。但要真正检验‘麒麟’的战斗力,我们必须造出一台能够集成全部设计要素的、无限接近最终状态的功能样机。这包括全新的悬挂系统、模块化装甲、完整的观瞄火控,以及最重要的——实战环境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考核。”
他指着方案中详细的试验科目:“我们需要进行至少5000公里的强化道路模拟试验,包括极端高温、高寒、高原、沙漠环境下的适应性测试;需要进行实弹射击下的振动和电磁兼容性测试;还需要模拟战场损伤,检验其生存能力和关键系统的冗余备份。”
周卫国听得心潮澎湃,但也感到头皮发麻。这投入将是天文数字!不仅仅是资金,还有时间、人力,以及需要协调的庞大外部资源(比如需要到国家指定的环境试验场、兵器试验基地进行测试)。
“部里……能支持我们搞这么大动静吗?”周卫国有些底气不足。
“我们必须争取!”陈北玄目光灼灼,“‘麒麟’不仅仅是我们719厂的项目,它代表着共和国陆军未来装备的发展方向。第二次联调的成功,就是我们争取支持最有力的筹码!我们可以将全尺寸样机的研制,定位为‘新一代通用重型装备底盘关键技术的集成验证平台’,其成果将服务于多个未来车型,而不仅仅是主战坦克。这样,它的战略价值和性价比就凸显出来了。”
他早已准备好了详尽的论证报告,从技术必要性、军事需求、经济效益到风险控制,条分缕析,逻辑严密。
周卫国被陈北玄的雄心和周密计划再次说服。他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719厂已经绑在了“麒麟”这架战车上,只能一往无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