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青年技工培训计划(2/2)
“师资我来解决。”陈北玄早已胸有成竹,“理论基础部分,我和小张、小李,还有厂里几个文化水平高的技术员可以顶上。实操部分,请王师傅、张工他们这些老师傅现身说法,把他们一辈子的经验,用现代的语言总结出来,传授下去。这叫‘传统技艺与现代理论相结合’。”
“至于教材,”陈北玄顿了顿,“大部分需要我们自己编写。市面上没有现成的、完全符合我们需求的。我已经开始整理提纲了。”
周卫国看着陈北玄,心中感慨万千。这个年轻人,不仅能看到问题,更能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其心思之缜密,眼光之长远,让他这个老厂长都自愧不如。
“好!就按你说的办!我立刻让厂办下发通知,在全厂青年工人中选拔第一批学员,年龄限制在25岁以下,有文化基础、有上进心的优先!”
消息一经公布,在全厂青年工人中引起了巨大反响。有人跃跃欲试,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有人将信将疑,觉得是搞形式主义;也有人担心自己文化底子薄,学不会。
陈北玄亲自出席了选拔动员会。他没有讲太多大道理,只是告诉这些年轻的工友们:
“我知道,大家可能觉得车螺丝、焊钢板,不需要懂那么多。但我想告诉大家,我们正在造的,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机械之一,是保卫国家的利器!你拧的每一个螺丝,焊的每一道焊缝,都关系到战士的生命和战斗的胜负!”
“过去,我们靠老师傅的经验。未来,我们要靠科学,靠知识!参加这个培训,不是为了厂里,首先是为了你们自己!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无论走到哪里,你们都是顶尖的人才!你们的价值,将远超现在!”
“机会就在这里。想一辈子做个普通工人,还是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有真本事的工程师傅?选择权,在你们自己手里!”
他的话语朴实而有力,点燃了许多年轻人内心深处的火种。最终,经过初步的文化测试和车间推荐,五十名年轻、有朝气、求知欲强的青年工人被选拔出来,成为了719厂第一届“青年技工培训班”的学员。
培训教室就设在闲置的旧仓库里,桌椅是从子弟学校借来的,黑板是临时刷的。条件简陋,但学习的热情却空前高涨。
白天,学员们还要完成本职生产任务。晚上,仓库里灯火通明。陈北玄亲自讲授《机械制图与公差配合》,他用最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讲得清晰易懂;小张讲解《数字电路基础》,从二极管、三极管讲起;王师傅则拿着一个报废的齿轮箱,现场讲解传动原理和装配要点……
没有现成的教材,学员们就拼命记笔记。陈北玄将他前世记忆中的知识,结合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编写成讲义,虽然只是油印本,却成了学员们争相传阅的宝贝。
这是一场无声的变革。车间里,不再只有机器的轰鸣,更多了学员们围在一起讨论图纸、研究工艺的身影。一种尊重知识、渴望学习的氛围,开始在719厂这个老牌军工企业里悄然滋生、蔓延。
陈北玄知道,这些年轻人,才是719厂未来真正的希望。他现在播下的种子,假以时日,必将长成参天大树,支撑起共和国军工更广阔的蓝天。而他也在这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梳理着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未来更宏大的蓝图,做着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