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倒影错层 > 第250章 引力涟漪与分歧之芽

第250章 引力涟漪与分歧之芽(1/2)

目录

“认知纪元”预备计划的启动,如同在联邦平静的湖面下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关于“宇宙认知引力”的有限度知识,在高层和研究机构中悄然流传,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思想层面的巨大震荡。这并非恐慌,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关于存在根基的审视。

深规则研究院下属新成立的“宇宙动机学”小组,成为了联邦最前沿也最压抑的地方。学者们面对那推演出的、非人格化却无处不在的“认知引力”模型,时常感到自身的渺小与无力。一些研究员陷入了抑郁——如果文明的一切奋斗、创造与挣扎,都不过是某种宇宙基础物理规律的必然产物,那么自由意志与独特价值何在?

与此同时,联邦境内的不同文明,因其文化底色与哲学传统的差异,对“认知引力”的解读也开始出现微妙的分歧。

以机械逻辑为核心的“净化派系”(前金石议会成员)及其盟友,倾向于将“认知引力”视为一种更高级的、需要绝对服从的 “宇宙程序指令” 。他们主张,联邦应该更主动地“优化”自身,摒弃不必要的感性波动,以最理性的方式成为宇宙自我认知的最高效工具,甚至提出了旨在“纯化意识、提升效率”的激进社会改造方案。

而一些来自有机生态背景的文明,则更倾向于将“认知引力”视为一种充满生机的 “宇宙生命冲动” 。他们强调感性与直觉的重要性,认为联邦应该像森林顺应阳光一样,自然地、充满艺术性地响应这种“冲动”,反对任何形式的“优化”和“工具化”,担心那会扼杀文明的多样性与灵性。

林晓的歌谣成为了调和这些分歧的重要力量。他的歌声中,既有对宇宙宏大规律的敬畏,也充满了对个体生命独特价值的礼赞。他走访各个星域,用旋律搭建理解的桥梁,提醒所有文明:“我们既是宇宙认知洪流中的一滴水,也因我们独特的视角与选择,而使得这洪流呈现出别样的光彩。服从与抗拒皆非正途,共鸣与共创才是出路。”

洛璃则在实践层面探索着与“认知引力”共舞的方式。她发现,当她的编织意图与那种宇宙底层的“倾向”产生和谐共振时,变量之力的消耗会大幅降低,效果却更加精妙持久。她开始尝试不仅仅编织物质规则,更尝试编织 “认知场域”——在一些因理念冲突而规则僵化的星区,她引导变量之力营造出促进理解、包容异见的意识环境,如同为对立的思潮提供一片肥沃而非对抗的土壤。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联邦内部忙于消化这惊天认知,并努力弥合因此产生的思想裂痕时,艾莉的监控网络再次捕捉到了异常——这一次,并非来自外部威胁,而是来自联邦境内,一个偏远的、主要由“净化派系”理念主导的星域 “逻辑尖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