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新陆晨光(1/2)
帝国二十八年的春天,是在一种混合着巨大兴奋与高度克制的奇异氛围中到来的。建康城的高层依旧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市井街巷谈论的依旧是铁路的新延伸、工坊的新产品,但在帝国权力的最核心圈层,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东方,投向了那片被命名为“曙光之地”的新大陆。
“定远号”及其护卫舰,在完成了对新大陆东海岸长达数月的初步勘探后,终于满载着无数的动植物标本、地质样本、水文记录以及那片土地上最初的、充满异域风情的素描画卷,胜利返航,抵达了夷洲基地。
随之而来的,是更加详尽、也更加令人震撼的报告。
报告确认,这片大陆面积广袤无垠,东海岸山脉连绵,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气候多样,其生态环境与帝国已知的任何大陆都截然不同。勘探队沿着海岸线航行数千里,并未发现大规模、有组织的文明迹象,但在多处地点发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废弃的营地、简单的石器、以及一些风格独特的岩画。种种迹象表明,这片土地上确实存在着土着居民,但其文明程度似乎尚处于部落阶段,且人口密度极低。
更让格物院学者们兴奋的是,初步的样本分析显示,这片大陆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几种树木的木材密度和韧性超乎想象;发现了一些帝国本土没有的高产作物野生种;河流中沙金含量丰富;更重要的是,地质学家在海岸山脉的岩层中,发现了大量露头的、品位极高的铁矿和铜矿苗!
这是一片未经开发的、流淌着奶与蜜的处女地,其资源潜力,足以支撑帝国未来数百年的发展需求。
消息在核心圈层内传开,即便是最持重的老臣,也难掩激动之色。帝国的未来,仿佛瞬间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太师府澄心堂内,林默仔细翻阅着那厚达尺许的勘探报告和琳琅满目的样本图册。他的心情同样激动,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传令。”他放下报告,对肃立一旁的侯三说道,“组建‘曙光之地探索与开发总署’,由科学院副院长墨衡兼任首任总督。首批派遣人员,按此前议定,以学者、匠师、农艺师、医官为主,辅以五百人规模的精锐护卫。携带必要之科研设备、农具、良种、医药及用于贸易之货物。首要任务,是在报告中提及的‘金山湾’(因发现沙金命名)处,建立永久性的‘曙光科考站’,进行长期、系统的科学考察与资源评估。严禁主动与土着冲突,若遇之,当以怀柔、贸易、传播有益知识为先。”
他要将“曙光之地”变成帝国最大的自然科学实验室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而不是一个充满血与火的殖民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