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群岛星火(2/2)
就在东方探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帝国内部那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变革,也开始在悄然间显现出初步的成效。
位于帝国东南沿海、被选定为“模范工业区”试点的“永嘉府”,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建设,已然呈现出与传统工坊区截然不同的面貌。工坊之间预留了足够的防火和通风间距,高大的烟囱上安装了格物院设计的、简陋但有效的粉尘沉降装置;工坊区下游,建立了集中的废水沉淀和处理池;工人居住区不再是低矮潮湿的窝棚,而是统一规划建造的、拥有基本照明和排水设施的砖瓦房,甚至还设立了一所工人子弟学堂和一处简易的医疗点。
虽然成本高昂,管理复杂,但这里的生产效率并未下降,反而因为工作环境的改善和工人健康状况的提升,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更重要的是,附近河流的水质,较之改造前,有了明显的好转。
“永嘉模式”的成功,虽然只是个案,却为帝国庞大的工业体系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充满希望的范本。林默下令,将“永嘉模式”的经验总结成册,在帝国各大工矿区进行有限度的宣传和推广。
然而,改革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资源税的开征和环保标准的推行,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一些工坊,尤其是中小型工坊的运营成本,引来了不少抱怨和阻力。一些地方官员也对这前所未有的“环境评估”权力感到不适和抵触。
内部的博弈与调整,仍在继续。
东西两线,一外一内,同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东方的星火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呵护壮大;内部的变革则需要智慧和决心去深入推进。
林默站在那幅舆图前,看着东方那片被标注上“晨星站”和发现浮木符号的新海域,又看了看帝国内部那几个代表着“模范工业区”的绿色光点,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帝国正行驶在一条前所未有的航道上,既要探索外部世界的边界,也要重塑内部发展的逻辑。这两条战线,同样重要,同样艰难。
但无论如何,群岛的星火已然点燃,内部的变革也已启航。帝国的未来,就在这内外兼修、不断前行的道路上,徐徐展开。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再次变得坚定而深邃。前方的路还很长,但他和他的帝国,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