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泉州的暗影(2/2)
对于平九郎这样的人,不需要一次性买通,细水长流,才能得到更多信息。
在香料码头,陈七找到了另一个目标——阿贡,一个在郑家某条二级战船上担任杂役的爪哇水手。
他所在的船主要负责近岸巡逻和护送商船,接触不到核心机密,但对港口内部运作、船只日常调度、底层水手的心态了如指掌。
陈七通过中间人,以高价购买阿贡带来的“稀罕”香料为借口,建立了联系。他出手大方,从不还价,很快赢得了阿贡的好感。
一次交易后,陈七“忧心忡忡”地表示,自己的船想避开郑家主力,选择一条相对安全的航线北上,询问近期哪些海域郑家船只活动频繁。
阿贡咧开嘴,露出一口被槟榔染红的牙齿,用生硬的汉话夹杂着手势比划着,怪声怪气地说:“北边?最近不要去鸡笼山以东,那边有大队船队在演练,炮声很响!
南边的澎湖,巡查也多了,好像是怕有人从那边过来……我们那条破船,天天就在泉州湾外面转悠,闷死了,真想跑一趟满剌加,那边赚钱多!”
……
陈七从他零散的话语中,拼凑出了郑家近期部分舰队调动和重点布防区域的信息。
他送给阿贡一把锋利的、沧州军工作坊出品的精钢小刀,阿贡爱不释手,表示以后有“新鲜事”一定第一时间告诉他。
第三个目标层次稍高。
费尔南多曾是一名葡萄牙商船的大副,因船只失事流落泉州,凭借对航海和火炮的了解,偶尔被郑家聘请为临时顾问,教授一些基础的测距和炮术,但始终不被真正信任,收入不稳定。
陈七伪装成对西方航海术和火炮极度感兴趣的北方豪商,通过重金礼聘,请费尔南多“授课”。
在“学习”过程中,陈七有意无意地展示了一些来自沧州军的“新奇”小玩意儿,比如精度更高的罗盘、单筒望远镜,并暗示北方有更大的商业机会和更尊重技术的环境。
费尔南多被这些技术和他描绘的前景所吸引,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他透露了不少信息。
“郑家的火炮数量很多,但大多是老式的寇非林长炮和一些仿制的红衣炮,精度普遍不佳,他们更依赖数量优势和接舷战。”
“他们的舰队指挥官,对真正的远海航行和复杂的海战战术理解不深,更习惯于依靠熟悉的海域和绝对的数量碾压。”
“最大的弱点是后勤,数百艘大船,每日消耗的淡水、粮食、修船木料是一个天文数字,一旦主要补给港口被封锁或出现问题时,会非常麻烦……”
通过这些零敲碎打的方式,“海东青”小组像勤劳的蚂蚁。从倭人浪人、南洋水手、西方冒险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边缘人”身上,一点一滴地收集着关于郑家舰队活动规律、布防重点、指挥官特点、乃至后勤弱点的情报。这些信息被加密后,通过秘密渠道源源不断地送往北方的青州。
尽管这些情报琐碎且需要进一步分析印证,但它们为“海狼”计划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来自敌人内部视角的拼图。
在郑芝龙那看似铁板一块的海上帝国边缘,沧州军的触角,正凭借银币、货物和对人性的洞察,悄然探入,寻找着那可能一击制胜的缝隙。
尤其是后勤补给这一巨大的弱点,引起了刘体纯的兴趣。
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知道,打仗是打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