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摸底与挑战(1/2)
第七十四章:摸底与挑战
接下来的半个月,林风开始了对安隆县各乡镇的密集调研。越是深入基层,他的心情就越是沉重。这些天里,他走遍了全县最偏远的村落,所见所闻让他对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大山乡的调研尤其令人难忘。越野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三个多小时才到达乡政府。所谓的政府办公楼是一栋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的土木结构房屋,墙面上裂缝纵横,会议室的天花板还有明显的水渍。
林县长,我们乡是全县最穷的。乡长老王苦笑着介绍情况,全乡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超过70%,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孺。耕地都是坡地,机械化根本用不上,全靠人力。
林风跟着老王走访了几户村民。在村民李老四家,他看到的景象令人心酸:土坯房已经开裂,用木棍勉强支撑着。屋里除了一张破旧的桌子和几张板凳,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最让人揪心的是李老四的老伴卧病在床,因为交通不便,已经很久没有去县城看病了。
县长啊,啥时候咱这路能修好哦?李老四握着林风的手,粗糙的掌心满是老茧,孙子去镇上上学,要走四个小时山路。下雨天更是危险,去年就有孩子摔下山沟...
老人浑浊的眼中含着泪水,这泪水不仅是因为生活的艰辛,更是对改变现状的渴望。林风紧紧握住老人的手,心中涌起一阵酸楚。他想起在榆林时,村民们虽然也不富裕,但至少基础设施完善,生活有基本保障。而这里的贫困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在调研笔记上,林风沉重地记录着:大山乡贫困发生率47%,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适龄儿童辍学率高达15%,全乡没有一条硬化公路...
更让林风忧心的是干部的精神状态。在与其他乡镇干部座谈时,他明显感觉到一种悲观消极的情绪。很多人对脱贫缺乏信心,认为安隆的自然条件太差,再怎么努力也难以改变。这种等靠要的思想在干部中相当普遍。
调研途中,林风的越野车多次陷入泥泞。有一次在前往云雾村的路上,车子在一个陡坡打滑,险些发生事故。随行的干部都吓出一身冷汗,但林风坚持要继续前行。最后一段路只能徒步,当他们满身泥泞地到达村里时,村民们都惊呆了——他们从没见过这么的县长。
林县长,您何必亲自来受这个罪啊!村支书激动地说。
不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怎么制定有效的政策?林风抹了把脸上的汗水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