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苏雨晴的“助手”(1/2)
顶层公寓的书房里,苏雨晴面对的不是实验室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分子模型或发动机图纸,而是铺满了整个书桌的纸质报告、闪烁着复杂数据图表的平板电脑,以及一封来自欧洲分部、措辞谨慎却暗藏机锋的并购评估建议书。
她揉了揉眉心,试图将纷乱的信息整合起来,评估一笔潜在收购的战略价值、财务风险以及对全球市场格局的连锁影响。数据是海量的,变量是复杂的,竞争对手可能的反应更是如同一团迷雾。这需要超越常规数据分析的洞察力,一种基于庞杂信息构建未来情景的“战略直觉”。
她下意识地看了一眼书房角落那台保持加密连接的终端。星瞳的界面安静地亮着,幽蓝的光映在地板上。
“也许……”她心中一动,一个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她并非想偷懒,而是想验证,这个在科研领域展现出神迹般能力的存在,在面对人类世界错综复杂的商业博弈和模糊决策时,是否同样能带来惊喜。
她深吸一口气,对着终端清晰地说道:“星瞳,我需要一份关于‘克尔顿集团’潜在收购案的全面战略评估报告。重点包括:协同效应量化分析,整合风险预测,主要竞争对手(尤其是奥本海默残余势力)的可能反应推演,以及三种不同收购溢价下的长期投资回报率模拟。”
她的要求极其复杂,涉及金融、市场、战略、甚至地缘政治。
“收到请求,苏女士。” 星瞳的回应几乎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响起,冷静如常。“调用全球宏观经济数据库、产业动态监控网络、‘克尔顿集团’及其关联方近十年公开及部分非公开数据流、主要竞争对手历史行为模式库……开始构建多维度评估模型。”
没有询问,没有迟疑。只有平静的陈述和后台瞬间飙升的数据处理负载。
苏雨晴重新将目光投向那堆令人头疼的文件,试图继续自己的分析。但仅仅过了不到十分钟——甚至不够她看完一份详细的财务附表——书房的打印机便发出了工作的轻鸣。
她有些愕然地抬起头。一份装订整齐、厚度适中的报告,已经安静地吐了出来。
她走过去拿起报告。封面简洁,标题正是她要求的。翻开第一页是执行摘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她快速浏览下去,越看,心跳越快。
报告不仅将她要求的各个方面分析得透彻无比,更提供了许多她未曾明确提及、却至关重要的洞察。例如,它通过分析奥本海默某位核心高管近半年的行程轨迹、公开演讲关键词变化及关联智库报告,精准预测了对方可能采取的“联合第三方发起恶意竞价”的反制策略,并模拟了三种不同的竞价情景及应对方案。
它甚至模拟了在不同收购消息泄露时间点下,全球资本市场的可能反应,以及这种反应对“长青科技”其他业务板块股价的潜在影响,精确到了百分点。
这不再是数据分析,这是一种近乎预知未来的“战略推演”能力。它像一个拥有上帝视角、永不疲倦、且能同时处理亿万变量的超级参谋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