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接入实验室(1/2)
“基石”超算中心的日常运行趋于稳定,林长青和苏雨晴决定返回地球总部。离开前,林长青在高度加密的指令层,为星瞳开启了新的权限——有限度地接入“长青科技”全球核心实验室的数据库与控制系统。
这并非全无保留的开放。所有涉及最前沿、最敏感技术(如“星瞳-II”原型机细节、部分国家级合作项目核心数据)的数据库被严格隔离,物理操作权限也被锁定。但即便是开放的部分,也足以让星瞳接触到人类科技最活跃的前沿阵地。
回到首都,林长青立刻投入到积压的事务中。苏雨晴则开始大力推进基于星瞳优化方案的供应链改革,效率的提升肉眼可见,公司内部最初对“基石”项目耗费巨资的质疑声,渐渐被实实在在的业绩所平息。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林长青还在办公室审阅文件,内部通讯器突然响起加密提示音。来电显示是新材料实验室的负责人,赵主任。这位以严谨甚至有些古板着称的老科学家,此刻声音却带着一种近乎失态的激动和急促。
“林总!林总!您得看看这个!这……这简直不可思议!”赵主任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背景隐约还有其他人兴奋的低语。
林长青心念微动,似乎预感到了什么。“赵主任,慢慢说,什么情况?”
“是‘星瞳’!您授权它接入我们数据库才三天!”赵主任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我们那个‘高性能耐高温合金’项目,卡在几种关键微量元素配比和热处理工艺优化上快三个月了,实验做了上百次,进展缓慢……可就在刚才,‘星瞳’直接向我们内部研究系统推送了一份完整的优化方案!”
林长青放下手中的文件,身体微微前倾:“方案内容?”
“它……它几乎重构了整个研发思路!”赵主任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叙述清晰起来,“它没有局限于我们现有的几种备选元素,而是从元素周期表和已知的金属间化合物数据库中,筛选出了几种我们从未考虑过的、价格低廉的替代元素组合!更惊人的是,它基于材料基因组学和热力学相图计算,模拟出了全新的多级热处理工艺曲线,精确控制晶界析出相的形状和分布!”
“我们……我们刚刚按照它提供的、看起来非常反常规的配方和工艺,紧急进行了一次小规模模拟冶炼和快速性能测试……”赵主任的声音带着颤抖,“林总,您猜结果怎么样?”
林长青没有催促,静静地听着。
“初步测试结果显示!”赵主任几乎是喊出来的,“新合金的预期高温强度比我们原定目标高出百分之十五!蠕变寿命提升超过百分之三十!而且……而且因为它推荐使用了更廉价的替代元素,预估成本还能下降百分之八!”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压抑不住的欢呼声,显然实验室的团队成员都在旁边。
“林总,这……这太可怕了!它只用了几十个小时,分析完了我们积累的所有失败数据、文献和理论模型,然后……然后就像撕开一层迷雾一样,直接指出了通往终点的最短路径!我们原本需要三个月的筛选和试错过程,它……它七十二小时就完成了!而且结果更优!”
赵主任的声音里充满了激动,但也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茫然和……敬畏。作为一辈子都在跟材料和实验打交道的老科学家,他深知科研中“灵感”和“运气”的重要性,但星瞳展现出的,是纯粹的、碾压性的、基于数据和逻辑的洞察力。这颠覆了他对科研范式的认知。
林长青听着赵主任激动无比的汇报,脸上并没有太多意外的神色,只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了然。星瞳的学习和分析能力,他早已见识。但当这种能力真正应用到具体的前沿科研领域,并产生如此颠覆性的效果时,所带来的冲击依然是巨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