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核心技术保护(2/2)
他又看向韩立博士:“‘星瞳’项目的底层算法,与‘长青架构’深度绑定的部分,立刻启动全球范围内的专利布局。不仅仅是核心算法,所有可能的实现路径、外围支撑技术,能申请的专利,一个不漏。我们要用专利墙,把这条路堵死。”
韩立博士深吸一口气,他明白这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和对创新思维的极致压榨,但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没问题,林总。我们会在算法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专利的覆盖面和防御性。”
最后,林长青看向苏雨晴:“雨晴,法务部和知识产权部,从即日起,升格为集团一级核心部门,预算和人员编制上不封顶。你需要确保,我们的技术堡垒,在法律和制度层面,同样坚不可摧。”
苏雨晴迎着他的目光,冷静地颔首:“我会重新调整组织架构和资源分配,确保法务和知识产权部门拥有足够的权威和执行力量。”
命令一条条下达,清晰、迅速、不留余地。会议室里的气氛紧张而高效,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山雨欲来的压力,但也清晰地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接下来的几周,“长青科技”内部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研发中心的核心区域加装了更高级别的门禁和生物识别系统,不同项目组之间的数据访问权限被划分得如同军事禁区。所有员工,尤其是核心研发人员,都接受了新一轮严格的保密培训和数据安全审计。公司内部网络流量被实时监控,任何异常的数据拷贝或外发行为都会触发警报。
与此同时,专利部门的办公室灯火通明,律师和专利工程师与研发团队挤在一起,逐行分析代码,挖掘每一个可能的技术创新点,撰写着密密麻麻的专利申请文件。这些文件如同一个个无形的栅栏,开始在全球主要国家的专利局圈占着未来的技术领地。
王工带领的芯片团队,则如同上了发条,在保证现有产品线稳定的同时,疯狂地投入到“长青二代”的预研中。白板上画满了充满想象力的新结构草图,会议室里充满了关于量子隧穿效应、异构集成、光计算等前沿概念的激烈争论。
一场没有硝烟的技术保卫战,在“长青科技”内部悄然展开,激烈程度不亚于任何一场市场争夺。构筑技术壁垒,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为了严密的内控体系、加速迭代的研发节奏和密不透风的专利布局。
林长青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依旧熙攘的城市。他知道,真正的竞争,现在才刚开始。但他已经为“长青科技”穿上了最坚固的铠甲,磨亮了最锋利的武器。
(第192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