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神瞳至尊:从学霸到星河帝皇 > 第120章 卷末的远眺

第120章 卷末的远眺(1/2)

目录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北京城的喧嚣被隔绝在公寓的墙壁之外,只余下空调系统低沉的运行声,如同城市沉睡时的平稳呼吸。林长青独自一人,站在客厅宽敞的落地窗前,目光穿透玻璃,落在远处那片由无数灯火勾勒出的、冰冷而璀璨的钢铁丛林轮廓上。

他刚刚结束与“星瞳”AI项目组核心成员的又一次加密视频会议。屏幕上那些年轻而狂热的面孔,激烈地讨论着基于“长青架构”的神经网络算法优化,那些跳跃的代码和复杂的逻辑框图,是通往未来智能世界的基石。而在此之前,他花费了数小时,沉浸在那摞从周文彬教授处抱回的、关于新型信息功能材料的绝密资料中,纸张上冰冷的公式和数据,关乎着国家信息产业的命脉,也与他脑海中那个庞大的芯片帝国梦想紧密相连。

此刻,他终于将所有外部的事务暂时放下,将所有的注意力,转向了自身内部。

他缓缓闭上眼睛,摒弃杂念,意识如同潜入深海的探测器,沉向那片唯有他自己能感知的神秘领域——脑海深处。

那里,并非虚无的黑暗。一个微光闪烁的“星璇”,正静静地悬浮在意识的中心。与重生初醒时相比,它不再仅仅是微弱地闪烁,而是变得凝实、稳定,如同一个微缩的、充满活力的星云,以一种玄奥的韵律缓缓旋转着。星璇的核心,光芒内敛,却仿佛蕴含着难以言喻的能量与信息。

随着他意念的集中,天眼通悄然运转。

他“看”向自身内部。气血的运行,不再仅仅是模糊的溪流,而如同一条条清晰可见、散发着微弱生命光晕的脉络,在体内奔涌不息,遵循着某种精密的循环。他能察觉到,几处因近期高强度脑力劳动和偶尔的精神力透支而产生的细微滞涩与能量暗点,如同河道中微小的淤积。意念微动,如同无形的疏导者,引导着气血更加柔和、顺畅地流过那些区域,带来阵阵温润的舒适感,驱散着积累的疲惫。

精神力,那无形无质却又真实存在的力量,如同涓涓细流,从脑海深处的“星璇”中弥漫而出,滋养着他的肉身,也支撑着他超越常人的感知与思维。他能感觉到,这股力量在持续地增长,变得更加精纯,更加浑厚。每一次高强度的思考,每一次对天眼通的运用,每一次面对挑战时心境的锤炼,都像是在打磨、淬炼着这股力量,让它愈发凝练,如同被反复锻打的精钢。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开始“回放”这大半年的燕园生活。

初入校园时的沉静,仿佛归来的王者审视新的领地。课堂上不经意间展露锋芒,引来师生惊诧的目光。与苏雨晴在未名湖畔的漫步,从并肩奋斗的战友,到心意相通、彼此支撑的恋人,情感的纽带在燕园的流光溢彩中愈发坚韧。宿舍里与赵强、李哲、陈斌的夜谈,从陌生到熟悉,建立起平淡而真实的情谊。

周文彬教授那间堆满书籍的办公室,那场改变了他大学轨迹的谈话,那摞沉甸甸的、代表着机遇与责任的国家级项目资料。那是在学术殿堂叩响的第一声重鼓。

“长青科技”从无到有,从家乡那个临时的小套间,到在中关村拥有正式的办公场地。第一个颠覆性的催化剂专利,第一笔巨额的授权费用,组建起来的第一个技术团队,还有那刚刚萌芽、却野心勃勃的芯片设计与“星瞳”AI计划。这是在商业世界插下的第一面旗帜。

一幕幕场景,一张张面孔,如同高速剪辑的影像,在他心间流淌而过。有成功的喜悦,有攻坚的艰辛,有面对未知的凝重,也有情感交融的温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