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深潜与积淀 上(2/2)
他们的交流不再仅限于解题,有时会延伸到某个数学定理背后的哲学意义,或是某个物理定律展现的宇宙美感。林长青会发现,苏雨晴的文科思维能为他的理性世界打开一扇感性的窗;而苏雨晴也感到,林长青那种直指问题本质的思维方式,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能帮她厘清许多人文概念中纠缠的脉络。
这是一种无声的默契,是更深层次的精神共鸣。
夜晚,台灯下。
林长青合上大学的物理教材,闭上双眼。他没有休息,意识沉入脑海深处。那缓缓旋转的“星璇”似乎比以往更加凝实了一些。
他尝试着,不再仅仅满足于“看到”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开始“构建”。
心念微动,一个复杂的原子结构模型在他脑海中清晰浮现。不再是平面的示意图,而是立体的、动态的。电子云以概率的形式在核外空间弥漫,不同的能级轨道清晰可辨。他甚至能模拟外加磁场后,电子能级发生的塞曼分裂现象。
这并非简单的想象,而是基于深刻理解和对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洞察,在精神层面进行的精准推演。这是“天眼通”能力与自身知识体系深度融合后,自然衍生出的新应用。
接着,他又尝试构建一个理想状态下的热机循环。活塞、气缸、工质,每个部分都栩栩如生。他模拟着等温膨胀、绝热压缩……能量如何转化,熵如何变化,整个过程的微观机制和宏观表现同时呈现在他意识的“实验室”中。
这种在脑海中直接构建模型、进行推演的能力,让他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书本上冰冷的公式和定理,在他这里变成了可以随意操控、观察其内在规律的鲜活存在。
他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洞察奥秘的满足光芒。知识的海洋深邃无垠,而他,凭借着重生与异能,正以远超常人的速度向下深潜,汲取着滋养未来宏图的养分。
他知道,这些看似超越当前阶段的积淀,并非无用之功。它们是他构筑未来科技大厦的钢筋水泥,是他理解更复杂系统、应对更宏大挑战的基石。每一次深潜,每一次积淀,都在为他最终能真正触碰星空,积蓄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窗外月色如水,寂静无声。少年的成长,在无人看见的深处,如同春夜细雨,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