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青楼知音诗文结情缘(1/2)
李青的出现,如同投入姬兰心死寂生活中的一颗石子,荡开了层层涟漪。他并非寻常狎客,乃是常州府本地富商李家的独子。李家虽以丝绸起家,富甲一方,却深知诗书传家的重要性。李青自幼便被寄予厚望,延请名师教导,而他也不负众望,天资聪颖,勤奋刻苦,年仅十八岁便考中了秀才,功名在身,前程似锦。
与那些只知斗鸡走狗、寻花问柳的纨绔子弟不同,李青性喜风雅,尤爱诗词文章。他来这怡红院,起初亦是受了同窗友人邀约,本是心中有些排斥,直至听到了兰心的琴音,见到了她眉宇间那股挥之不去的轻愁与迥异于周遭风尘的书卷气,不禁为之动容。
那日之后,李青便成了怡红院的常客。但他每次前来,并非纵情声色,多是点名要姬兰心作陪,且只是品茗论诗,谈古说今。他得知兰心出身书香门第,因灾流落至此,更是心生怜惜与敬佩。
“兰心姑娘,你看杜工部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仇家恨,寓于景中,可谓字字血泪。”李青手持书卷,与兰心探讨。
兰心微微颔首,轻声道:“李公子所言极是。妾身流落至此,再读此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眼见花开繁盛,却思及故乡离散之痛;耳闻鸟鸣清脆,反添身陷囹圄之悲。”言及此处,眼圈不禁微红。
李青闻言,心中恻然,温言安慰道:“姑娘不必过于伤怀。世事无常,然天无绝人之路。姑娘才情高洁,终非池中之物,必有脱困之日。”他顿了顿,又道,“若姑娘不弃,李某愿时常前来,与姑娘切磋诗文,或可稍解烦忧。”
兰心抬眼望他,见他目光诚挚,绝非虚言敷衍,心中不由一暖。三年来,这是第一个将她视为平等之人、以“才”而非“色”相待的男子。她敛衽一礼:“蒙公子不弃,妾身感激不尽。”
自此,李青果真时常来访。他不仅与兰心谈论诗词,更亲自教导她更深奥的经史子集,讲解科举文章的作法技巧。兰心本就根基颇好,悟性又高,一点即透,进步神速。两人在书斋雅室之内,或挥毫泼墨,或联句对吟,或辩析经义,竟不似在青楼楚馆,倒如同在一间清雅的书院。
李青欣赏兰心的冰雪聪明,兰心敬佩李青的博学多才与君子之风。在诗词唱和、思想交流之中,一种微妙的情愫悄然滋生。兰心灰暗的世界里,因为李青的到来,仿佛照进了一束光,重新有了色彩和温暖。她开始期待他的脚步声,期待他带来的新书卷,期待他温润的嗓音讲解文章义理。
有时,李青也会带来些小巧精致的点心,或是新出的胭脂水粉,甚至是一些适合女子阅读的珍本诗集,细心体贴,却从不越雷池半步,始终以礼相待。这种尊重,在风月场中尤为珍贵,让兰心倍感安心。
他们的交往,自然也引起了院内其他姑娘的注意。起初是好奇,继而便是羡慕,甚至有些嫉妒。
“哟,兰心妹妹真是好福气,搭上了李秀才这样又俊俏又有才学的金主儿,日后怕是赎身出去做奶奶也指日可待了呢!”有人语带酸意地调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