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烈酒灼朝堂,旱魃噬关中(2/2)
“唔…头好沉…”
“砰!”
杜如晦也支撑不住,捂着额头,醉眼朦胧,身体晃了晃,重重伏在案上,沉沉睡去!
房玄龄稍好些,却也面色酡红,眼神迷离,强撑着不倒,口中喃喃不知所云。
只有魏征,凭着一腔孤愤和酒劲支撑,兀自挺立,如同怒海中孤独的礁石!
李世民看着眼前这荒诞一幕——两位宰相醉倒酣睡,一位国公鼾声如雷,一位谏臣怒发冲冠,殿内酒气弥漫,烛火摇曳…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荒谬感瞬间攫住了他!
他猛地抓起御案上那杯残酒,仰头一饮而尽!狂暴的灼热如同岩浆直冲头顶!
“散——!”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嘶哑和疲惫,挥手,“今日…到此为止!”
翌日,太极殿,大朝。
“陛下!关中旱情如火,流民如蝗!请陛下速速决断啊!”
“开仓!必须即刻开仓!”
“开仓?粮从何来?!户部库簿在此!诸公请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就令富户捐输!开义仓!”
“捐输?哼!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苦的还是百姓!”
“杜相昨日所言调军粮…”
“荒谬!军粮岂能轻动!边关不稳,谁担其责?!”
“那难道看着灾民饿死?!”
“可开黄河漕运!”
“漕运耗费巨大,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就削减宫中用度!百官俸禄!”
“大胆!此乃动摇国本!”
……
朝堂之上,如同一个巨大的、嘈杂的菜市场!紫袍玉带的衮衮诸公,唾沫横飞,面红耳赤!奏疏如同雪片般飞上御案,每一份都言之凿凿,引经据典,却多是空谈指责,推诿塞责!户部哭穷,工部推诿,世家代表长孙无忌一系的官员咬死“不可轻动国本”,寒门清流则高喊“开仓济民”!
争吵!指责!推诿!攻讦!
魏征立于班中,脸色铁青,双拳紧握,指甲几乎嵌进肉里!他看着御座上面沉如水、眼神深处却翻涌着雷霆风暴的李世民,又看看眼前这为了各自利益、吵作一团的“国之栋梁”,昨日甘露殿那荒诞悲凉的一幕再次浮现!一股巨大的悲哀和无力感,几乎将他淹没!
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三人,今日倒是勉强上朝,只是脸色苍白,精神萎靡,面对激烈的争吵,大多沉默不语,显然昨日的“一口闷”和魏征的诛心之言,余威尚在。
“肃静——!” 李世民猛地一拍御案!金杯跳起!冰冷的眼神扫过争吵不休的朝堂!
喧嚣瞬间被压下去,但空气依旧如同凝固的火山,充满了压抑的怒气和焦躁。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案头那堆积如山的奏疏上,又缓缓抬起,望向殿外。透过高大的殿门,他似乎能看到,长安城外,官道两旁,那些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眼神绝望的流民身影。看到那个垂死老翁,紧紧攥着那几粒被称为“白叠子”的棉花种子,如同攥着最后的希望…
他缓缓拿起朱笔。
笔尖蘸满了浓稠的、如同血色的朱砂。
那支笔,悬停在半空。
悬停在无数道或期待、或惶恐、或冷漠的目光之上。
悬停在武德九月底的旱灾,与即将席卷关中的风暴之间。
龙首原的高墙之后,秦哲看着阿卜杜拉派来的信使送来的第一批棉花种子,正指挥着陈老田带人小心地播种下去。而在长安城的另一端,李世民手中的朱笔,终于要落下。
那一道朱批,是开仓放粮?是强征皇庄?还是…一条从未设想的道路?